最近,针对老年人被诈骗案件频频在媒体曝光,如福建省福州市一位退休老人被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办案人员,几个电话骗走账户资金300万元。《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岁末年初,多地发生老年人遭诈骗的案件。这些案件单笔涉及的资金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老年人正成为通信网络被诈骗、集资诈骗、销售诈骗等违法分子犯罪活动的重点受害群体。由此,老年人防骗问题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老年人成为骗子紧盯的群体已有很多年了,骗子的花样也不断翻新。不过,根据媒体曝光的诈骗案件,笔者把骗子行骗的方式大致归纳为这么几类:一是假装和尚、道士、风水先生,以“消灾”为名,骗取钱财。二是以所谓“名医”为幌子,以“看病”为名,骗取钱财。三是以在路上拾到巨款进行诡秘分赃为名,骗取钱财。四是以保健讲座为名,高价推销所谓的“名贵”保健品,攫取钱财。五是以“偶遇”或“打电话”为手段,以与家人是好友为幌子攀亲近,而后以相关人员有病、交通事故等“突发急事”为由骗取钱财。六是以“中奖”为名,以先缴纳税款为幌子,骗取钱财。七是以所谓的国家政策或可以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或可以提供相关便利优惠为幌子,让老人转账付款,骗取钱财。八是以公检法等国家机关查证涉嫌“洗钱”账户为名,以支付转账为手段,骗取钱财。九是以非法集资为手段,卷款“跑路”,骗取钱财。十是以提供医疗补助为名,骗取钱财。此外,还有以查证社会保障信息为名,骗取钱财。
这些诈骗老年人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伎俩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但是,要想预防还是能够防得住的。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预防。一是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一些陌生人的搭讪要提高警惕,对一些陌生电话,尤其是拉关系攀亲近和涉及借钱、转款的电话要提高警惕,立即挂断,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告知家人,让家人出主意、想办法或报警。二是不要有贪图小便宜和意外之财的杂念,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三是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听从陌生人花言巧语的忽悠。四是学习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避免上当受骗。五是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要加大防骗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让老年人及其他人群了解防骗知识。六是公安等部门要加大对诈骗案件的侦破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七是社会和家庭人员要多关心老年人,子女们要多从精神上关心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和情感需求,要多陪伴老人,不要让老人感到孤独寂寞,以免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