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助学:照亮学子人生路
本报记者 徐金华
1月3日21时许,自习课上,焦作四中学生赵鹏在教室写作业,不时地抬头观察班里情况。身为班长的他不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更是同学们的榜样。而在2016年秋季入学时,赵鹏却一度面临失学困境。
赵鹏是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人,家境贫寒,只有母亲一人靠打零工将他抚养长大。2016年夏季,赵鹏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焦作四中,由于学校离家较远,他只能选择住校学习。那个夏天,母亲杨彩娥为考上高中的儿子感到骄傲,同时也为无力支付的学费和住宿费而发愁。赵鹏很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踏进高中的校门。
庆幸的是,那一年,我市出台了《焦作市教育脱贫专项方案》,大力落实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其中一项政策,就是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这对赵鹏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教育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前途和命运。一些贫困家庭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了继续读高中的机会。作为我市精准扶贫的对象,赵鹏的家庭符合教育资助政策,母亲不用掏钱,赵鹏就能读高中。
如今,赵鹏已连续两年被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赵鹏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感谢党和政府免除了我的学费和住宿费,为我的家庭减轻了经济压力,这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决心。”赵鹏激动地说。
2017年,我市将“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列为十项重点民生实事,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为了不让孩子因贫困失学,2017年,市教育部门继续深入实施省、市《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大力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用足、用实教育资助政策,切实解决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此举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改变了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群众落后的教育观念,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
此外,我市还制订了《焦作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我市普通高中学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等四类学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免学费、住宿费政策。
教育助学成绩单
2017年,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共为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324.8万元,资助学生3856人次。其中,为1624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138.54万元。
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515.5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2889人次,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教育资助工作目标。
我市1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饮用学生奶。
营养改善计划的“焦作样本”
本报记者 徐金华
去年12月底,中站区的369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领到了2017年营养改善计划补助。中站区府城中心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王梦琪的父亲王庆波,领到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后,打算给女儿买一些营养品补身体。
王梦琪的母亲常年在外地打零工,照顾女儿的担子就落在了父亲一人身上。然而,王庆波因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经济来源有限,家庭生活困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今年10岁的王梦琪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平时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帮助父亲分担家务,她是乡亲眼里的好少年。
2016年,我市出台了《焦作市教育脱贫专项方案》,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其中一项政策,就是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标准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
得知王梦琪的家庭情况后,中站区教育局积极向上级申报,将其纳入教育资助范围,王梦琪也顺利领到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
“感谢党和政府给孩子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提起这件民生实事,王庆波感激万分。
像王梦琪一样,中站区府城中心学校还有68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党的政策就是好,精准扶贫很到位,贫困学子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下决心发奋学习回报社会。”该校校长姬晨亮说。
2017年,我市将“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列为十项重点民生实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每年可领到营养改善计划补助800元。同时,我市大力落实“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不断改善广大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
此外,市教育部门积极落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学生饮用奶”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学校落实、学生自愿”原则,规范有序推进“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1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学生奶。
去年,我市饮用学生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