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大发展呼唤大格局,大格局方有大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要实现这些目标,在空间发展上必须有大格局、大作为。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发展的最大潜力。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市城建欠账多,集中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的发展上,与新乡、许昌存在明显差距。面对差距,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因为新年伊始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新时代最强音,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有信心打造新型城镇化升级版,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空间发展要有大格局,必须抓好城市建设。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城市建设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我市要想在城市建设上实现大突破,就必须加快推进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县城扩容提质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四城联创”,确保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通过中期评估;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推动老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加快城市片区特别是南水北调高铁片区、木栾高铁新城(武陟)、焦西高铁新城(博爱)三个高铁片区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河商务区建设,打造焦作的CBD。
空间发展要有大格局,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兴农产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争取在全省作示范、创经验;突出“就近城镇化”发展方向,按照“产业有特色、文化有传承、生态有呵护”的思路,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
空间发展要有大格局,必须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必须加快郑焦融合发展、豫北五市协调发展、新焦济洛联动发展,特别是在郑焦融合上,要加快实现交通融合、产业融合、通信融合、干部融合,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郑州大都市区重要门户城市、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成大事者,心中须有大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焦作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正值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四个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历史机遇期,全市上下只有胸怀大格局,做到快干、实干、会干,焦作的美好蓝图才会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