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毋冬冬)去年以来,中站区龙翔街道按照“抓党建强基础,抓产业促增收”的总布局,推行“党建+”模式,努力打好精准扶贫“五张牌”,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特色产业扶贫新格局。
打好党建引领牌。该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评星定级、评星晋级”活动,坚持民主评议、“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会一课”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每周二“扶贫蹲点日”制度,召开业务培训、现场观摩、档卡规范整改等各类专题会议40余次,促使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增强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打好全域旅游牌。该街道紧紧围绕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全力推进龙翔山风景名胜区、北业小镇、窄门景区、特色山货销售市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赵庄村进行整体设计和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水网改造,完善卫生保洁制度,打通了赵庄村至北业村全长6公里的红叶大道,将赵庄村主干道由原来的8米拓宽到16米,辐射带动赵庄村、北业村、桑园村等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打好政策宣传牌。该街道以“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帮扶人作用,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精准扶贫各项惠民政策,让贫困群众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同时,悬挂扶贫政策宣传条幅、标语等160余处,发放宣传册500余份,树立脱贫致富先进典型14人,营造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脱贫攻坚氛围。
打好环境整治牌。该街道坚持以“逐村观摩、整街道推进”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投入资金150余万元,购置分类垃圾箱200个,建成地埋式垃圾箱21个、标准化垃圾中转站1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电动三轮车8辆、洒水车1辆、铲车2辆,实现整个辖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彻底解决了山区垃圾乱倒乱放难题。同时,以“卫生清洁月”为载体,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共评选出首批文明卫生户166户,进一步增强了辖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打好产业发展牌。该街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工作思路,新建精准扶贫示范基地10个,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87户908人增收;推进光伏扶贫项目,辐射282户7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增收1000元;建立精准扶贫转移就业示范车间2个,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6人就业。同时,投入100余万元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业帮助群众增加致富门路,种植柿树、梨树、桃树、杏树等果树1500余亩20000余棵,形成了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