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外国语中学举行2018届高三百日誓师大会
教育监督台
焦作师专教师赵磊春节期间 与我国乒坛名将同台表演
我市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 受省教育厅通报表扬
倾情书写教育芳华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情书写教育芳华
——记市教育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张新有
作者: 本报记者 李文静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前段时间,一篇由市教育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张新有创作的微信美篇《2017,我的“芳华”》刷屏朋友圈,这篇记录2017年张新有和他所在的人事教育科工作点滴的美篇,在教育系统中引起广泛关注,收到了百余条好评。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初中校长朱根龙留言:争取教师编制,把不可能坚持到了可能!市人民中学校长成万林留言:大赞一个,张科长是一个心系基层、创新有为的好科长。网友泉如玉留言:一心一意为教育,克难攻坚解难题,科室虽小办大事。同事孙丽娴留言:跟着张科长干,想偷懒都不行哦……

  作为教育系统的普通一员,张新有为何能收到这么多人的点赞?正如张新有在《2017,我的“芳华”》开头中所写:“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心怀一颗赤子之心,对教育事业有着不懈追求的张新有,不畏挑战、敢拼敢干,从筹措师资培训经费、解决“已评未聘”遗留问题,到破解市直学校严重缺编、大规模为市直学校补充教师等,这些既关系到基层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又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他一个个攻克,取得一个个开创性的成果,赢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不等待不依靠

  解决多年遗留问题

  去年年底,我市市直中小学的老师们收到了一份丰厚的“大礼包”:市教育局通过和人社部门的积极沟通,先后为市第一中学、市第十一中学、市外国语中学、市第十二中学、市实验中学、市实验小学等学校一次性增加高级岗位115个、中级岗位183个。

  这一重要举措,让市直中小学的老师们看到了职称评审和岗位晋升的希望,同时也极大缓解了职称评审难和岗位晋升难的压力。

  “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关系到每个老师的职业发展和收入高低,更关系到全市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把这一问题解决好,让广大教师满意。”张新有说。

  其实,中小学教师“已评未聘”问题,即教师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未能聘任到相应岗位,工资难以兑现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2012年,这一问题尤其凸显。当时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但未聘用的3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反映强烈,并多次在“政府在线”“山阳论坛”等网站发帖。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市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同时也让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张新有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仅在教育系统,还涉及全市其他事业单位,解决难度非常大。”张新有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多次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甚至专门到郑州、洛阳、许昌、三门峡等地试图借鉴经验,但毫无进展。”

  因为涉及全市的事业单位多、人数多,而且全省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一问题的解决陷入了僵局。然而,敢于啃“硬骨头”的张新有并没有放弃,他不断与相关部门协调,同时试图在全国寻找先例。

  2012年,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职称改革试点市,这让张新有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既然要改革,那么就必须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次改革正是解决教师岗位聘任问题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深入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还专门学习了山东和吉林的先进经验。”如今,虽然已时隔多年,但张新有脸上依然有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最终,在市教育局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2014年,这项困扰教育系统10余年,涉及市直学校302名教师切身利益的“已评未聘”问题得到解决。

  不畏惧不放弃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今年1月,在市教育局召开的市级首批名校长经验座谈会上,听到众多参与者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后,主持会议的张新有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初任师资培训科科长时千方百计争取师资培训经费的经历。

  从2007年到2012年,时任师资培训科科长的张新有,让科室的工作人员从2人增加到了6人,市本级师资培训经费也从很少的数额增加到了200余万元,让我市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教师培训工作跻身全省前列。

  说起这段经历,张新有有过心酸和付出,更有过欣喜和慰藉。

  2007年8月,踌躇满志的张新有初到市教育局师资培训科担任科长时,师资培训经费难以到位的现实让他一筹莫展。

  “当时,在武陟县调研时,该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告诉我,学校的账户上目前仅有2.5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培训工作何以开展?”这次调研让张新有深受触动,同时也让他对全市的教师培训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实,当时师资培训科是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小科室,张新有完全可以选择得过且过。但是,有着强烈事业心、立志要干出一番成绩的张新有,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张新有明白,只有先把市本级培训经费问题解决了,才能推动县区培训工作的开展。可市本级培训经费该如何解决呢?

  “抓住所有能够利用的机会,是推动解决师资培训经费工作的关键。”张新有说。事实上,张新有正是抓住了市人大相关领导到教育系统视察工作并要求解决师资培训经费、市财政局刚刚成立预算局和省教育厅把2008年确定为“教师培训年”这3个重要时机,最终争取到82万元的市级师资培训经费。

  随后,在张新有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山阳区、解放区、中站区的培训经费陆续得到解决。解决了经费问题,张新有开始调研老师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改革培训方式,在全市打造“菜单培训”模式。

  就这样,教师培训工作在全省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焦作,逐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009年,市教育局在全省“教师培训年”活动中获得“先进单位”称号,在河南省第三届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和河南省首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获得“组织优胜单位”称号。张新有也被评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

  不满足不停歇

  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到人事科工作,要多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2012年年底,初来人事教育科时,一位老领导语重心长的话,成为他多年来一直坚守的职业信念。

  在随后的工作中,张新有逐渐了解到,市直学校严重缺编已久,仅临时聘用代课教师就达500余人,学校每年为此需要支付1600余万元的经费,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为了解决缺编严重的问题,从2013年起,人事教育科在张新有的带领下开始暗自调研,研究探索解决之道。然而在“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约法下,想要增加或统筹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张科长,我们歇歇吧,别再做这些无用功了。”当时,看到张新有为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不辞辛苦四处奔走,科室的工作人员劝他放弃。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增加教师编制的建议终于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2017年4月22日,市编委会决定,一次性给市直学校新增加编制386名。

  “经历了几年的努力和期盼,当喜讯传来时,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2017年4月22日,也注定被写进焦作教育的发展史。”回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张新有无比欣慰地说,“市编委会批准,新增的386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3年用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2017年使用200名、2018年使用100名、2019年使用86名,3年内,解决市直学校的缺编问题,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有了编制,就可以为我市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2017年,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在张新有和人事教育科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市市直学校大规模的招聘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

  从去年3月18日到河南大学开展招聘宣讲,到5月31日面向社会发布公开招聘教师简章,再到8月22日将新招聘教师分配到学校,最后到10月13日市人社部门办理聘任手续,这场焦作教育史上规模最大、报名人数最多、高学历人数最多的招聘工作圆满完成。

  有着教育情怀的人,永远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张新有便是如此。继2009年,在全市开创性的成功实施全市“百名名师”评选工作后,2017年7月,张新有又启动实施了焦作市首批名校长培养工程,确定50位名校长培养对象,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芳华易逝,初心不忘。新的一年已经扑面而来,人事教育科的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已经重整戎装、踏上事业新征程的张新有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扎扎实实开展每一项工作,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