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将施行驾照销分新规,引发广泛关注,也让一些司机担心以后销分困难,使得一些地方的交通违法处理大厅甚至排起了长龙。记者采访发现,之前网传内容对驾照销分新规存在一定误读。(据《新华每日电讯》)
据悉,连日来被误读的销分新规是“按照交管局的新规,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工作,严厉打击买分卖分行为,3月1日起,帮他人处理电子眼扣分,必须提前面签”。一些司机因为违章太多,驾照分不够扣,往往会找有驾照但没有车的亲戚朋友代扣分,或者花钱找代办违章的“黄牛”销分。所以,也就引发了众多驾驶员前去交管部门处理违章。
但事实是,公安部官方回应:为更方便群众网上处理交通违法,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在原有可以处理本人名下机动车交通违法的基础上,新增了自助处理非本人名下机动车交通违法的功能。3月1日之后,驾驶人在交警部门违法处理窗口处理交通违法(含非本人名下机动车交通违法),仍然按现有政策办理,处理流程及条件不变。
尽管各地交警部门及时澄清“销分新规”,但误读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各地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突然“火了”,这几乎都是被“面签绑定”的消息“刺激”来的。很显然,这样对政策的误读,一是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让“便民”的初衷成了“扰民”;二是给办理交通违章业务的部门增添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这样的“销分新规”误读显然不能只怪公众的“不理智”。这其中,一方面,如果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和宣传政策时,细而又细,让人看得明白,也不至于让受众存在误解;另一方面,如果媒体加强政策宣传,一些自媒体少些以讹传讹,也不至于混淆人们的视听;第三,如果当事人及时通过权威部门核实,便不至于盲目去办理业务。
“销分新规”的出台实施本是好事,也给相关部门的政策宣传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宣传和正解足够到位,必然会让“权威的声音”盖过“不实的传言”,也就不至于在因误读造成负面干扰后,权威声音才着急补救。这其中的利弊,理应提前就预料到。同时,因“销分新规”误读造成的乱象,相关部门应总结原因,让新规更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