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少不了遇上一些婚宴、满月宴、乔迁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宴席档次提高,份子钱也水涨船高,少则几百,多则上千。“随份子”压力大,不少人直呼“钱包受不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5.4%的受访者最近两个月随了3~5次份子钱,84.8%的受访者坦言份子钱让自己有压力,47.5%的受访者将“随份子”看成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43.6%的受访者认为不能凭礼金多少定关系亲疏。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晓平王:“份子钱”本意上表达的是一种祝愿,一种祝福,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然而随着攀比风的盛行却被严重异化为物质层面的内容。如何让“疯狂的份子钱”回归理性?除了需要戒除攀比、虚荣心理之外,更要鼓励和倡导一些新的“随份子”方式,让发自内心的祝福与祝愿发扬光大。
@等候5608:亲朋好友家中有事捧个场随个礼本很正常,可现在随礼的名目太多,份额越来越高,波及面越来越广,人们成了负担,让好好的礼俗变了味,也失去了真情实意,真该纠纠这个歪风了。
@水晶小草:份子钱水涨船高,让许多人不堪重负,其原因在于许多人把份子钱的多少与关系的亲疏“绑定”在一起。所以,人们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宁肯债台高筑也不能让自己在朋友面前丢脸。要想遏制日益高涨的份子钱,政府要树立新风尚,让份子钱回归其本意。
@胜平王大头:“随份子”的初衷是让大家都高兴,随多随少一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二要看你对对方的心意。如果经济压力大就没必要为了面子多随钱,如果正好宽裕,与对方关系好,多随点也没什么。总而言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天道酬秦015:红包无大小,情真最关键,无论什么时候,金钱都不是衡量人世间感情和友谊的唯一标尺,因为古人早就说过: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细数青山望蓬莱:份子钱对谁都是个压力。大部分人出于情面,面带微笑送上红包,其实心里不一定痛快。接了红包,其实也就是欠了人情债,既然是欠债,这债早晚也是要还的。份子钱还是量入为出最好,意思意思就行了。
@江苏日月江南:“随份子”作为人际交往和礼尚往来的载体,代表一种心意,对待份子钱的多少,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条件付出,如果自己觉得较少,可以通过他人转送、微信红包等支付,不必到现场赴宴。此举可以适当减轻自己心理压力,以后他人回付份子时,也可以此为标准,只要约定俗成,份子钱的压力不应该成为问题。
@山西马全和: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份子钱高点也是正常现象。但需看清对象,我就对一些收入低下的老年人不收份子钱,别让他们有“甜蜜的负担”,而给幸福打折。
【下期话题】
补课费的重压
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沈阳的张女士最近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报了一个国学班,学费一年1.6万元。除了国学,张女士女儿周末、假期的补课内容还包括奥数、英语、声乐、美术、羽毛球……每年各种补课费用约6万元。在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在建议中写道:“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