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一家便利店店员卷款逃跑,将货架上的香烟和收银机里的现金一扫而空,导致超市4小时无人值守。而在此期间,顾客无一逃单,甚至有顾客自己扫描商品再付款。便利店老板说:“店员的行为让我寒心,顾客的做法令我感动!”
店员卷款逃跑,顾客无一逃单,如果说这是一场人性测试,结果可谓喜忧参半:自己的店员不一定靠谱,陌生的顾客反而可信。复杂的人性,在同一家便利店,开出了两朵截然不同的“人性之花”。
就像电影里常见的桥段,这样“两朵花”长在同一个树枝上,拥有同一个主干。有一句话叫“普天之下,我们都是长着同样屁股的猴子”,人性总会有善有恶,当一个人打定主意做坏事的时候,他可能无所顾忌,就像那个卷款逃跑的店员;而在一个人能够准确预估后果的情况下,他的行为必然更趋文明和理性,就像那些没有逃单的顾客。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道德水平就越高。因为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必须讲诚信,否则别人就不会跟你打交道,你的利益就会受损。长期在这样的文化中浸染,公众必然会更具文明素养。
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关键还得靠制度的约束,特别是技术的监督。说白了,你做坏事,别人肯定会知道,你肯定会受惩罚;如果既神不知鬼不觉,又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人性就会趋于放纵堕落。
好的制度约束人性,坏的制度放纵人性。便利店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顾客无一逃单,一方面,因为便利店是个相对意义上的熟人社会,就像校园附近小饭店试行无人售卖盒饭,老小区里的卖菜摊子长期无人收钱一样,不给钱的都很少;另一方面,当然是因为顾客都知道便利店里有监控,逃单有风险,后果得自负。
“道德血液”,既不是凭空而来,也不会凭空丢失。在可贵的道德自律之外,它更需要制度和技术的“道德血泵”,促进“道德血液”的循环再生。约束和惩罚的不确定性,会放纵违法的冲动;反过来,知道凡违法必受罚,因小会失大,吃不了会兜着走,人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些不能约束自己行为的人,终将为自己一时犯浑埋单,就像该事件中的店员,法律一定会惩罚他。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道:“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无人值守的便利店里,顾客无一逃单,让人感动。当然,在点赞道德自律的同时,我们更要织密制度和技术的网格,用好的制度和新的技术约束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