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寒假,对19岁的江苏省扬州市姑娘张凡(化名)来说有些不平静。上学期,她欠下1万多元的“校园贷”,为了偿还利息,多次借钱,最后被放贷人拍下了裸照。至于借款原因,小张说“实在是太想买新手机了”。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发现,各地公安部门正在联合行动,对“校园贷”中涉嫌违规违法的现象依法进行调查、监管,力度空前,避免再有悲剧发生。对比,你怎么看?
【观点1+1】
@z531312762:爱慕虚荣把款贷,提前消费不应该;无视自尊拍裸照,自身道德抛身外;莫忘初心勤读书,人生美好要自爱;违规违法严监管,共建校园新未来。
@万里箐空:“互联网+贷款”不能成为“裸条”的挡箭牌。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大学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更需要监管部门积极主动作为。
@常睿平: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常常经不住“校园贷”的诱惑。殊不知,这是不法分子事先设计好的圈套,并对无力偿还贷款的学生采取非法手段讨债。这样的行为令人深恶痛绝,相关部门必须严厉打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菏泽新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既要完善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惩治制度,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治理“校园贷”乱象。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所谓的“校园贷”,其实就是高利贷!希望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校园贷”,不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上当受骗。
@露丝独特:无论是谴责放贷人的贪得无厌、丧尽天良,还是同情大学生的不谙世事、上当受骗,这些道德层面的声讨对解决问题作用不大,唯有严管严惩才是治本之策。遇到问题,受害人不必忍气吞声,应该及时报警,通过警方介入及时解决问题。
@风景城赏风景:利欲熏心、铤而走险,违法违规的放贷人不会因为受到法律制裁就销声匿迹。“校园贷”是洪水,理智就是堤坝;“校园贷”是猛兽,理智就是盾牌,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理智消费,才能更好保护自己!
@细数青山望蓬莱:那个学生因为想买新手机,所以去借贷,结果陷入困境,这是她自控力不强导致的结果。在整治“校园贷”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该提醒同学控制欲望、理性消费,远离“校园贷”!
@唉妮儿:我建议,将该问题纳入学校教育,让所有学生都知道“校园贷”的欺诈性和危害性,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盲目攀比,如此才能遏制“校园贷”乱象。
@王者微小:为了不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主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从严查处;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认识“校园贷”的危害性;学生一定要理性消费,珍爱生活!
@劲草天地:爱慕虚荣去借贷,欲还不能把己害;学生应以学为主,如此自毁不应该。
【下期话题】
“摄像头时代”
近年来,小型监控视频设备逐渐走红,用手机APP远程就可以查看家中情况,选择在家安装监控设备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然而,安装监控方便自己的同时,或许也会给他人带来困扰。近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一位网友发帖说,隔壁邻居装了6个监控,而且都装在楼体最高处,现在每天都不敢拉开窗帘,总感觉活在别人的监控下。
很多网友认为,在监控设备无孔不入的“摄像头时代”,公民的隐私权理应受到保护,任何人不得拍摄,偷窥,相关部门应该填补监管空白,重视监控设备的边界问题。对比,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