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时代发展创造了社会财富,人们物质上的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然而,社会在精神方面的供给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特别在农村,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我与村里人交谈时发现,大家普遍反映如今不缺吃穿了,但心里却是空荡荡的,不知道为啥?对此,我常常思索,努力寻找答案。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指的是穿新衣、住新房、走新路等一些物质层面需要,更是指有理想、有信念、有奔头的精神层面需要。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文化阵地亟待我们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去占领。因此,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改善、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所以,我认为帮扶单位要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贫困群众的精神层面需求。我建议一要真正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形式,使人们远离不良嗜好,让精神有所寄托。二要真正扫除农村“黄赌毒”现象,还群众一片安居乐业的净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人民群众既能享受丰富物质生活又能享受丰富精神生活的崭新时代。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聂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