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办张卡吧,充1000打8折。”这样的套路,相信每一个消费者都曾遇到,无论是理发店,还是游乐场,预付卡总是商家招揽客户的利器。钱花不完挺难受,商家跑路更心烦,伴随预付卡机制而来的隐患也显而易见,我们该如何保证预付机制不成为骗钱套路?
(据《北京晚报》)
预付卡消费本来是一个好办法,可以达到消费者、商家、市场的多赢。但预付卡有套路,是不争的事实,且屡见不鲜。比如前段时间,重庆市渝北区工商分局发布《预付卡消费风险及防范规避指南》提出的预付卡消费四大风险,包括先折后斩、霸王条款、办易退难、信息泄露。这些套路,无论中哪一招,都会让消费者很受伤。
预付卡消费存在套路不假,但也不乏完备的规矩。比如,于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对于预付卡的备案、发行、资金管理等方面均有相应规定。
不过,这些法律规矩,并没有让预付卡消费陷阱完全被填平,这其中既有商家精于算计的原因,更存在法律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同时,与消费者贪图便宜,缺乏科学消费理念不无关系。
事实上,商家在预付卡上设置套路,看似是精明,实则是打错了算盘。因为在法律越来越完备的当下,违法违规的经营伎俩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不法商家被依法惩治是最终宿命。另外,消费者也并非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也不可能屡屡入套。所以,商家玩套路,最终套住的就是自己。
商家要实现永久的盈利,依法诚信经营是根本,玩套路终归没有前途。笔者以为,在预付卡上拼套路远不如拼服务。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能够留住消费者,唯有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背离这些基本要求,套路再多、陷阱再深,于商家也只能赢得眼前的蝇头小利,更谈不上好口碑、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