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止用过一部手机,换下的旧手机如果处理不当,不但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板(江西)有限公司产前工程部工人郭达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隐私保护机制,让更多“沉睡”的旧手机变废为宝。
旧手机是“鸡肋”,很多人不愿将其送到回收机构,除了有经济、感情方面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怕泄露隐私。对于回收旧手机,你咋看?
【观点1+1】
@zjtlove: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一方面应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参与和支持手机回收;另一方面应树立理智消费的观念,降低手机更新速度,尽量少制造电子垃圾,从源头上防止废弃的电子产品污染环境。
@刚柔v:解决手机回收难的关键,是打消用户隐私泄露的顾虑。要打消手机用户的顾虑,有关专家应该及时解惑,告诉大家防止隐私泄露的方法。
@小仵的天空1:回收旧手机可以变废为宝,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大家在处理自己的旧手机之前,一定要把手机上涉及隐私的信息删除干净,防止隐私泄露。同时,国家应从立法和监督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对手机回收行业进行规范,促使其良性发展。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要提高旧手机的回收率,一应提高回收价格,二应提倡以旧换新,三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隐私泄露。
@云盅慢步:缺乏相应评估体系,废旧手机估值难。许多人担心自己的旧手机回收时被“贱卖”,所以干脆不卖。只有开通正规的回收渠道,废旧手机才能变废为宝。
@不知潇湘在何处:家里有好几部旧手机,因为担心泄露个人隐私,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一直没有送到回收机构,压在箱底很多年了。在国家采取相关措施构建隐私保护机制前,我仍将把旧手机当成古董继续收藏。
@梅子鄂001: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手机生产商建立旧手机处理工厂,回收并妥善处理自己生产的手机,承担起旧手机资源化利用的责任。
【下期话题】
“包场”
近日,一则关于车位的新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杭州的俞女士称,2014年她在该市复地连城国际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没有私家车,也没有买车位。今年,俞女士准备购买私家车,购车前,去小区物业查询是否还有车位,工作人员称,还有200多个车位。可她一个月后把车子买回来时,物业工作人员告诉她,200多个车位让一个业主全部打包买走了。对于这个业主购买这么多车位的用途,物业工作人员拒绝回答。
有网友认为:这个业主的200多个车位是按市场正常价格购买的,无可厚非。也有网友认为:这属于投机行为,除第一个车位可按正常价格购买外,其他车位应付出更高代价。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