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单位都没谈成,却先抽了四五管血体检,不是应该先面试谈谈薪金待遇,再体检吗?”眼下进入招聘季,在一个网上求职论坛里,这条帖子引来了近百条留言。记者调查发现,先体检后面试并非个例,不过现行法规并未对招聘流程进行规定。专家表示,建议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化且体检结果通用,使招聘更具人性化。
(据《新京报》)
笔试、面试、体检,这样的招聘流程,本来是人们已经默认的程序,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却将面试与体检的程序互换,先体检,后面试,这让许多求职者心不平、气不顺。因为体检不仅费时费钱,还折腾人。应聘单位多,体检次数就多,并且各个用人单位都有自己的“指定医院”,体检结果还不“共享”,于是求职者只好在每个招聘单位指定的医院排队体检。求职者为求职四处奔波,本来已经心神不宁,再被不断的体检折腾,必然焦头烂额,心烦意乱。但对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来说,在用人单位面前,他们是相对的弱势群体,招聘单位要求先去体检,求职者不敢违抗。
对此,招聘单位也有自己的理由。一方面先体检再面试,可以与面试通过者直接签约,防止求职者另投其他单位;另一方面担心通过面试的求职者体检不合格,又需要另寻其他面试者补位,耽误时间。而体检报告不“共享”是为了防止个别求职者在非指定医院体检时“作弊”。
说来说去,用人单位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却忽略了求职者的感受与权利。先体检后面试的做法,不只是违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招聘程序,也严重侵犯了求职者的正当权益。从情理上讲,求职者只有被录用,用人单位才有资格让求职者体检。而尚未面试,求职者还不一定成为用人单位的员工,那么用人单位有什么权力让求职者体检?倘若体检合格可是面试没通过,那么包括体检费在内的各种付出,用人单位是否予以补偿?此外,每个医院的体检结果不“共享”也缺少人性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总是让求职者到指定医院体检,那么,用人单位与医院是否存在利益纠葛呢?面试前就去体检,相对而言,体检人数当然就多,“指定医院”拿到的体检费就多,拿到体检费的医院是否回馈用人单位一些好处呢?这一点,相关部门应该深究。
对于企业招聘时面试与体检的流程,全国及地方的政策中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一份体检报告可否应用于多家企业,相关文件也没有规定。这或许正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执行“先体检,后面试”的原因之一吧。以笔者之见,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规范,体现人性化,不能让求职者在一些医院之间不断“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