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快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转型升级困难是中小企业由来已久的难题。困难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市委政研室通过对孟州市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招大引强转型发展的情况调查与思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该市原高污染且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河南三丽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蝶变重生”的,并且给予了启示和建议。本报今日特别推出这篇调研文章,敬请关注。
位于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的河南三丽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蓄电池为主的高污染企业,受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连年亏损,濒临破产。2017年,孟州市依托焦作市“一赛一节”招商平台,抢抓机遇,实施精准招商,引进浙江天能集团,对河南三丽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并购重组,于7月份成立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公司重组后,蓄电池日产能达4.5万只,是原来三丽公司的9倍,到去年底,短短5个月时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上缴利税1170万元。今年全部技术改造后,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利税可达3亿元。一个连续多年亏损,濒临破产的传统型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蝶变重生”,成为焦作传统产业联大引强、转型升级的典范。为此,市委政研室对该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了情况,找到了路径,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迪。
一、主要做法
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晶能电源公司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凤凰涅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一)精准施策,“腾笼换鸟”引强者。去年,孟州市委、市政府抓住焦作市“一赛一节”招商引资的大好机遇,在认真梳理盘点现有企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企业有市场有地场而没产能没资金缺活力的情况,特别是针对濒临倒闭困难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精准招商、一招制胜的办法实施招大引强。原河南三丽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占地多、厂房大、市场广、前景好的半僵尸企业,怎么处置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尽快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孟州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工作组,对该企业把脉问诊,剖析根源,反复研究,设计了几套方案,经过多次筛选对比,最后敲定采取“腾笼换鸟,战略重组”的办法,即充分利用老企业现有的场房设备和市场,引来同行业的“领头雁”,带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进驻老企业,对其进行盘活和改造升级,做大做强该企业。工作组敏锐捕捉到了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天能集团急需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招商消息,根据最后审定的方案,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孟州市主要领导立即带领产业集聚区、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到天能集团公司济源、濮阳生产基地考察,并邀请天能集团公司到孟州实地考察,在与其高层主动对接、协商谈判后,成功引进了上市公司天能集团,与新日、三丽并购重组成立了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了项目当年谈判、当年签约、当年技改、当年复工投产。同时,也延长了该市主导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链,与御捷电动车等项目迅速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二)技术创新,“凤凰涅槃”促腾飞。天能集团入驻后,重点围绕节能降耗和工艺升级两方面实施技术改造,仅用3个月时间将原有的生产车间、科研办公大楼、实验室等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和智能化改造,并引进行业最前沿的环保生产技术和业界最先进的数控智能生产设备,实现管理经营的精益化、效率化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自动化,为新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比如,通过对铸板机铅锅及输铅管加热系统由传统的加热方式改造为音频加热,单只电池成本可降低0.1元,年降低成本约148万元;通过对包片机替换升级,采购行业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包片机,单机产能比原有设备提高3倍;通过对加酸充电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采用行业最先进的加酸机、冷却水槽及自动链板线和充电架,替代原有手工作业模式,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的同时产品质量更加有保障。在此基础上,天能集团除对原有2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外,在生产车间又新增两条生产线,新增全自动铅粉机、冷切机、连体固化室、铸板机、包板机、铸焊机、灌胶机、充电机等行业最先进的数控智能生产设备约600台(套),目前70%为新增设备,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到今年年底,晶能电源公司可实现销售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此外,该集团提前谋划二期项目,计划投资7~8亿元,围绕蓄电池上游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在孟州建设锂离子电池等高能环保的新型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和电解液、隔膜等配套生产项目,厚植企业竞争新优势,打造一个新的百亿元企业集群,推动孟州装备制造业这个主导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演绎完成一个濒临破产企业兼并重组、凤凰涅槃的传奇神话。
(三)创优环境,“当好保姆”服好务。在推进企业重组的过程中,孟州市专门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牵头,明确1名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及招商引资服务局局长专职服务,坚持“每周跑、日日问”,及时了解企业技改进度,协调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每周召开周工作例会,每月由市长主持召开一次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例会,听取企业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对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审批事项办理、要素保障、外部环境、跨部门协调等问题,现场研究,能解决的当场协调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建立台账,明确解决方案、解决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截至目前,共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工等问题20余个,协调产业集聚区创业园、珠江公寓公租房提供职工住房132套。该市职能部门也主动上门开展服务,为企业建立项目推进台账,明确工作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及具体负责人等,确保项目如期投运。比如,环保部门多次与企业人员一起到省环保厅沟通,在1个月内为企业办理临时排污许可证,确保企业如期开工生产。在去年冬天刚完成企业设备改造复产时,正好遇到全国性天然气“气荒”难题,孟州市主要领导带队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为企业争取用气指标,并在本市企业用气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确保企业每天3000立方米的用气保障,确保企业按期复产。
二、几点启示
加快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转型升级困难是中小企业由来已久的难题。孟州市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作为传统产业招大引强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其重生嬗变之路,给我们带来四点启示:
启示一:困难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推进战略重组、精准招商是关键。困难企业死滞资金资产能否有效盘活,投大联强,并购重组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如何摸清找准合作伙伴就显得尤为关键。孟州市委、市政府为了使河南三丽电源公司尽快走出困境,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深入研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布局,最终瞄准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第30位、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4位的天能集团开展精准对接招商,引导原企业以转让闲置土地厂房和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方式入股新企业,促成与天能集团合作共同激活闲置资产,老企业迅速实现“借船出海”。
启示二:困难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技术改造是捷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是企业调整升级产品结构和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技术改造投资省、技术新、消耗低、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是助推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大捷径,不仅可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成立后,投入资金2亿元,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设备,对原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产能实现大幅提升,使企业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启示三:困难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开展“腾笼换鸟”、政府撮合是手段。结构调整、升级换挡的阵痛期,也是企业“腾笼换鸟”、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孟州市委、市政府为帮企业早日走出困境,主动服务,当好“红娘”,通过牵线搭桥、以企引企等途径,促使三丽公司与天能集团“联姻”,通过嫁接淘汰高耗能、低产出、低效益的低端产业产品,腾出原有的土地、能源、环境空间,继而置换相对高端的优质产业产品,为“腾笼换鸟”过程中的企业用地、规划、资金、资产处置等难题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激活闲置资产效能,实现了企业转型发展。
启示四:困难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树牢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保证。生态环境事关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需要、民生的需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天能集团与河南三丽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重组后,围绕节能降耗和工艺升级改造两方面内容,引进行业最前沿的环保生产技术,不仅实现了生产过程绿色化、自动化,而且产品质量也更加有保障,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前大气污染和环境治理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全市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的转型发展,都应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更加注重改进设备、优化工艺、节能减排,引领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努力做绿色企业发展的典范,打造产业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
三、几点建议
从今年年初起,我市计划对中心城区90家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帮助传统企业通过“腾笼换鸟”、战略重组,寻找重获新生的突破口,搬出工业发展强劲动力显得尤为关键。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联大引强,走技术改造之路,实现转型升级的做法,对企业如何搬得出、搬得活、搬得强很有借鉴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招大引强、开展战略合作的支持政策,在企业资产重组、项目环评、企业用地等方面进行扶持,通过依法简化项目环评审批手续、企业自主约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和出资份额及企业用地免征契税营业税等手段,鼓励传统企业实现投大联强、兼并重组。
(二)近期由发改、工信等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对全市搬迁改造企业类型进行一次大排查、大走访活动,通过排查梳理,摸清找准搬迁企业类型,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对标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找准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列出对接联系清单,制定路线图,鼓励现有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实施精准招商、持续推介,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行业整合,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我市尽快编制出台加强技术改造升级扩产的指导意见、专项技术改造规划,以及重点行业技术改造指南和指导目录,强化市级层面对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四)建议由发改、工信、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组建市“腾笼换鸟”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制定出台“腾笼换鸟”投资、产业、土地、节能、环保等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完善盘活存量、亩产税收等与财政奖励、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协调小组每年确定一批“腾笼换鸟”重点企业(项目)名单,向各县(市)区统一下达年度“腾笼换鸟”计划,并纳入“腾笼换鸟”相关政策重点支持范围,推动我市工业企业重塑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企业发展不断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