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任命为“读书推广大使”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积极倡导“无用”读书观,他说,“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所以要多读‘无用’之书,多做‘无用’的事。”当下,就不妨多一些“无用”的读书观。
所谓“无用”的读书观,是说作为精神活动的阅读,其本质更属于一种喜欢爱好、发自内心的兴趣。读了,顿感神清气爽;不读,则有怅然若失。让阅读活动摆脱功名利禄的牵引,走出实用主义的诱惑,读书人和图书完成亲密的连接融通,就能在轻松随意、洒脱飘逸中,读出韵味,读出快乐,读出思想,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探索—沉淀”的慢阅读,得到“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知识积淀、精神登高。
这里有一个典型个案,《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虽是一个“外卖小哥”,他却非常喜欢阅读,他的手机里存了他所有会背的1000多首古诗词名字,在给电瓶车充电或者在等商家出餐的这些碎片时间,他就拿着手机上面的诗名默默背诵,有时候则拿那本翻了无数遍的《唐诗三百首》再反复诵读。背诵古诗词对雷海为的外卖销售当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物质回报,可他仍然乐此不疲,读书在他眼里早已不是世俗化的“敲门砖”了,而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呼吸”。他将诗文当成了心心相印的精神伙伴,将山川湖海藏于心中,练就了卓尔不凡的精神气象:独守一分心境,独享一分心田,平和自然,宠辱不惊,努力上进。就像央视主持人董卿对雷海为的评价:“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和“外卖小哥”,这是两个反差比较大的公共角色。但是,这两个角色的反差度越是大,我们就越能感受到雷海为的文化痴迷度、文化热情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这种从容恬淡的平常化心态,更值得挖掘。
调查显示,当下人们读书体现出明显的功利取向的特点,大部分人表示,当前的读书主要是工作需要,因为没时间,以休闲为目的的读书只占很少一部分,认为“无用”的读书观很难做到。今天,“外卖小哥”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只要我们愿意去做,充分张扬主观能动性,认真调整好心态,尊重内心的兴趣需要,和读书完成静默的连接,将书当作不可或缺的心灵知音,真正践行“无用”的读书观,摆脱实用化读书的捆绑和束缚也不难。
当然,倡导“无用”读书观,并非要将实用化的读书一棍子打死,实用读书确实能提高技能和技术发展,只是与“无用”读书观相比,后者能让读书人更有所得、有所乐,更符合读书规律、文化规律需要。
多一些“无用”的读书观,从功利性的占有享受转移到超功利的旷达赏玩,从生理的兴奋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愉悦,在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自由阅读中,收获更多文化兴趣和读书之乐,让“书香中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