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作女性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市各级妇联力促女性进村(社区)“两委”
转变作风抓落实 优化环境促发展
市妇联召开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市妇联召开 《宪法修正案》专题学习会议
市妇联积极引领广大妇女投身“四城联创”
图片新闻
市妇联召开创建 2018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动员大会
敲开青春期孩子的心扉
德操清似雪 善行暖如风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操清似雪 善行暖如风
——记感动焦作2016—2017年度人物杜雪娥
作者:本报记者 董柏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杜雪娥(左)和儿子赵方在领奖台上。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摄
 
   

  4月10日晚,感动焦作2016—2017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焦作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厅隆重举行。在盛大的颁奖典礼上,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母亲的事迹更是让现场的观众肃然起敬:

  她用坚强、宽厚、善良与无私,含辛茹苦养育了8个子女,在她的言传身教下,8个小家庭总共30多口人个个向善向上、志存高远、心怀感恩、团结和睦,她带领着自己的这个大家庭先后走上了“全国最美家庭”“河南省首届文明家庭”“焦作市首届文明家庭”的领奖台,受到了子孙们的爱戴和社会各界的尊敬。

  今年85岁的杜雪娥,家住解放区西城美苑小区。她亲历了国家从战乱到太平、从富裕到强盛的进程,更切身体会到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爱党爱国、孝亲敬老、尚德从善、扶危济困是她教育引导孩子们成长成才的守则。在最艰苦的年代,她把两个儿子送上从军报国之路。为了凝聚一家人,她带领这个大家庭成立了“清雪堂”,明确了“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志存高远、心怀感恩”的家训。

  在子女们的记忆中,他们的母亲对奶奶的照顾无微不至,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由于父亲母亲的精心照顾,奶奶得以86岁的高寿辞世;母亲尽管没什么文化,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清雪堂”的家风家训教育影响着家里人、身边人;母亲一生节俭,但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从不吝啬,在母亲的带领下,他们这个大家庭设立了“清雪堂教育基金”,用于资助社会上的贫困学生和奖励家族中获得教育成就的成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在杜雪娥夫妇的感召下,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清雪堂”的家风家训作为己任。这些年,杜雪娥和儿孙们一起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了几十场主题为《家和万事兴》的演讲,传播善行孝道,弘扬传统美德。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小儿子赵方经营的培训学校积极弘扬孝道文化,每年母亲节、重阳节都会慰问员工的父母,并举行“廉政从家出发、家风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帮助员工形成良好家风;专门开设了国学课程,向孩子们教授优秀传统经典,同时不断加大慈善事业投入力度,向贫困小学捐赠衣物书籍,免费接纳贫困家庭孩子入学。赵方兄妹还积极参与市里组织开展的“焦作有爱”“四城联创”等活动,先后捐款捐物达16万余元。孙子赵超几年来坚持写了330多篇以感恩父母为内容的小文章,目前受聘于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的他,还把优良的家风融入企业管理中。

  如今在“清雪堂”,杜雪娥已经成为一名精神标志,她的善言孝行、家国情怀激励着子孙努力奋斗、齐家报国;如今的“清雪堂”,已经成为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的阵地,为文明和谐焦作建设不断释放着正能量!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