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重庆市武隆区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张晓江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例。其中有个情节耐人寻味:张晓江经常上网搜索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手段和做法,采取“砍头息”的方式“放水”给有求于他的老板,就是他借鉴别人贪腐“经验”找到的一条自认为既能发大财又安全隐秘的路子。比如,他借1000万元给一个老板,约定一年之后连本带息收回1360万元,可实际借出的只有640万元,并且多数时候不到一年就收回1000万元。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们看到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报道,应该明是非、辨美丑、敲警钟,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提醒自己莫重蹈覆辙。张晓江却反其道而行之,向腐败分子学“经验”,丰富自己的贪腐手段;“研究”如何贪腐才能更加隐秘,希冀“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如此居心不良、执迷不悟,张晓江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是早晚的事,也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张晓江这样的党员干部是典型的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表面上口口声声高调反腐,背地里却视腐败为能耐、把贪官当榜样,笃信有权不谋私是“身入宝山空手归”,划不来、太吃亏,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他们私欲恶性膨胀,对“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样的劝世明言不以为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形势下顶风作案,幻想靠腐败致富而不被揭穿,其结果必然在违纪违法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落得人财两空、身败名裂。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所著《阿房宫赋》中的名句。对于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反面案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摆正心态,吸取教训,引以为鉴,牢记党的宗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有心存善念、洁身自好的人,才能行稳致远,成为人生赢家。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