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正迎来新的挑战。除了车企的核心——车型产品,科技出行也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4月20日,由亿欧汽车主办的“预见·科技出行——GIIS 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峰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来自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汽车供应商、科技公司、自动驾驶企业、动力电池企业以及智能出行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围绕产业政策、产品变革趋势、车企战略、品牌塑造、供应链创新、投融资新风向等话题,共同探索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凌云受邀参加此次峰会,并作了《第一性原理与智能网联双引擎,打造科技出行民族品牌新产业生态》的专题报告。
作为造车的新生力量,红星汽车刚刚起步,但作为传统车企,红星汽车已经有58年的历史。2015年,多氟多收购红星汽车,实现了从材料到电池,再到新能源全产业链。
长久以来,多氟多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造一个什么样的车,才能在行业里拥有一席之地,把产品呈现给用户。于是,多氟多围绕用户需求,致力打造一款成功的汽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想在这中间找到不变,就要回归到人性、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回归到用户的需求。产业的本质无非是追求低成本,但低成本要建立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成本最低,管理运营效率最高,才能打造真正低成本的产品。”李凌云说。
基于这些,多氟多从一开始就打造了一个新能源全产业链,这个全产业链是从氟、锂、硅三种元素开始,围绕相关材料,研发了锂离子电池、电机电控、轮边驱动底盘等整车技术,制造了新能源汽车,实施了出行运营。在多氟多看来,在产业链上进行布局,除了对多氟多造车带来的核心技术支撑外,还有产品销售的支撑。多氟多在运行环节中,通过用户及时的反馈,来完善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从而打造一个闭环。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产业链中单个环节和单个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多氟多打造的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是从整个产业链的高度来协调、匹配各项要素和资源,打破上下游之间的阻碍和壁垒,减少博弈,为各个生态企业赋能,使各个产业环节之间信息高速流通共享,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实现用户价值。
为什么多氟多一开始就要打造出行环节?现在,企业造车如果不去了解客户的需求,是没有办法进行的。李凌云说,多氟多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从一开始就打造了出行环节,布局网约车、分时租赁以及物流车。从材料到电池再到出行,多氟多的产业链比较长,所获得的数据量比较大,如多氟多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在微型车领域已经布了3万多台,这些数据都已拥有,也是客观准确的。把这些数据全部汇集起来,通过共享,反过来指导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在掌握客户的需求后,把性价比好、服务好、彰显独特个性化这些要素完美结合起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的定制,为多氟多以后的智能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给用户一个非常美好的体验。
接下来,红星汽车要打造一款什么样的车?“今年我们会上市一款A00级车,我们称之为‘国民车’。首先,它节能环保,占用的路面资源和停车资源都不太多。其次,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短途出行需求。相信一定能够满足用户的预期值。”李凌云自信满满地说,“多氟多将围绕出行新生态,用全产业链的思维打造智能制造,更好地去契合用户的需求,达到用户体验,为国人制造更好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