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解放区在社会治理和创新方面持续探索,总结出了“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如何创新思路、促进“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记者近日采访了解放区民政局副局长殷昊。
殷昊说,2014年以来,解放区委、区政府以创建“美丽楼院”为载体,搭建社区协商治理平台,积极探索政府依法治理和居民依法自治有效衔接的社区治理新机制,创新性地探索出了“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解决了城市老旧小区一大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路不平、灯不明、环境脏、秩序乱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一大批“杂乱院”向“幸福院”华丽转变;二是解决了居民自治权利虚置的问题,建立了438个居民议事会,选出了近2000名议事会成员,让广大居民群众的自治权利落到了实处;三是居民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不断提升。议事会带领居民制订居民公约和楼院整治方案,共同参与楼院整治,越来越多的居民由“置身事外”变为“主动参与”,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效应。涌现出像人民公园楼院居民议事会主任李馥郁、科艺南院居民议事会主任高顺佳、精诚家园居民议事会主任张素军等一大批“楼院最美当家人”,成为基层民主协商自治的带头人,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四是楼院协商治理成果不仅得到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专家的一致认可,而且运用领域不断扩展,从社区治理的“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逐步发展到党建“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综治“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等,提升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对“334”楼院协商模式的知晓率和关注度,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
今后如何促进“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发展和提升?殷昊胸有成竹地指出,去年我市“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现场会开过之后,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解放区也发现了诸如楼院协商发展后劲不足、议事会作用发挥不均衡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此,解放区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步伐,不断创新,力争将社区治理工作推向新的台阶,实现楼院协商治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具体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补足短板,为楼院协商治理打造新的支点。重点解决部分社区和居民议事会认为“面上的问题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的自满意识和“再提升标准工作量会更大”的畏难意识。将协商议事范围从之前的楼院基础设施改造方面,逐步拓展至居民精神文化、矛盾化解、邻里交流、扶贫济困等方面,扩大协商治理成果受益面。同时,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尽可能多地把有激情、有干劲的社会中坚力量吸收到议事会中来,逐步改变日趋老化的人员结构,激发新一轮的自治积极性。二是创新载体,构建楼院畅通可持续发展格局。将社区治理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结合,开展智慧楼院创建。按照安防科技化、管理信息化、生活智能化的新思路,逐步建立以智慧安防、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核心的智慧楼院新标准,推动“美丽楼院”向“智慧楼院”上档升级,掀起楼院建设新高潮。三是强化协同,吸引更广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按照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奖惩的原则,将楼院内的一些公共事务项目化,通过大力培育文化娱乐、邻里帮扶、社会公益类楼院社会组织,设立楼院自治金等形式,增强居民议事会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楼院协商治理的自我发展、长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