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山路弯弯,翻过了几道沟,眼前依然是看不到尽头的路。闫海香早已累得困乏了,但她依然顽强地坚持着。人家作为军人,为了保家卫国身体受了重伤,我这点累算什么?此时,在闫海香的心里,只有优抚对象武元甲。
武元甲是五级伤残军人,家住在修武县西村乡葡萄峪村,离县城35公里,坐车也只能坐一半的路程,剩下的路就要靠步行。由于路途偏远,武元甲身体不便,闫海香主动上门去给武元甲送抚恤金,顺便取走武元甲的医药费用票据,帮助他报销,然后再给他送去。
“没想到你们跑这么远的路来给我送抚恤金,我一直想有空乘别人的车去一趟县城拿回来,没想到你们亲自大老远跑来了,我这点小事真让你们费心了!”晌午时分,闫海香来到武元甲家里,武元甲连忙起身,迈着有点蹒跚的脚步,紧紧拉着闫海香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这很平常,一点也不稀罕,大多伤残军人都行动不便,我们经常上门服务。”提起这段往事,闫海香很平静地对记者说。
今年41岁的闫海香,是修武县民政局优抚股股长,到今年已经在优抚岗位上工作十余年了。十余年来,她凭着对优抚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和科室4名同志默默承担着服务全县2000多名优抚对象的重任。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闫海香深深懂得一个道理:优抚对象都是为新中国的解放、建设事业出生入死、流血流汗的人,他们是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因此,能为他们服务,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近几年,随着优抚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优抚工作任务艰巨且种类日益增多,抚恤标准不断提高,享受补助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政策规定不断补充和更新。为了确保每一位优抚对象都能按时足额领到抚恤金,了解和享受到国家的政策,她将整个身心都投入优抚工作中。她带领股室同志经常顶风冒雨,下乡镇、进农村,与广大优抚对象促膝谈心,嘘寒问暖。无论风霜雨雪,还是酷暑严寒,她每年都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到住在县城的200余名老复员军人家中走一走、看一看,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所思所想所盼。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有机会,她都要到最偏远的乡村优抚对象家中转一转,听听他们的心声和对工作的意见建议。
闫海香是一个心很细的人。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她发现不少优抚对象因病致贫,生活贫困。“决不能让他们流血再流泪!”闫海香牵挂在心。为此,她每年积极与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免费为优抚对象检查身体、送医送药。一天中午,西村乡残疾军人王建保的父亲气喘吁吁地来到优抚股向她诉说自己的困难。王建保是四级伤残军人,生活不能自理,现由年迈的父母照料,母亲后来也因患病住进了医院。看着老人渴求无助的眼神,听着老人断断续续地诉说,闫海香心里十分难受。她当即掏出50元钱递给老人,让老人吃好午饭。随后,她及时将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当天下午,她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她的建议下,县民政局为王建保一次性解决了上千元的困难救助金。
走进修武县民政局优抚股办公室,有一行硕大的字体十分引人注目,也令人肃然起敬——优抚对象之家、退伍军人之家、现役军人之家。闫海香微微一笑地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没事经常来这里说说心里话,诉诉自己的委屈,再大的心结在这里也能解开,再大的怨言也能在这里释怀。”
省级双拥模范县六连冠、七连冠、八连冠,省、市复员退伍军人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连连,这些称号对于该县优抚股来说,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