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焦作,正值芳华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的微新闻公布
焦作市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打造全域旅游资讯权威平台
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
校园食堂外卖
今天你“减盐”了吗?
无颜认领
本报停刊不停“报” 与您相伴每一天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5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你“减盐”了吗?
□筠 溪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京联合召开了《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研讨会,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成人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克,比6克的健康标准高出75%。

  从有益健康到有害健康,盐的“角色”转变就在于人们对“量”的把控。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专家提醒公众,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钠离子,高钠摄入作为独立的风险因子,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预期寿命的健康隐患。

  全民健身时代,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吃盐过多有害健康”,但真正能管得住嘴的人很有限,大家对咸香味道的偏好和烹饪习惯的妥协,使“减盐”理念仅仅停留在潜意识中。很多人明知盐多无益却依然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大致是,一方面过量食盐的危害不会立即显现,很多人把这颗“定时炸弹”当成了“玩具炸弹”,从而让食盐成了慢性病的温床;另一方面,传统的饮食文化和当下的餐饮风尚,使人们过多关注食物的色、香、味,而近年来风靡全国的各类饮食节目更是将满足舌尖、味蕾的需求,提升到了时尚和文化的高度,以美食为代价践行“减盐”理念是很多人不愿接受的。

  所以说,“减盐”看似是一件“舌尖上的小事”,但让人们行动起来并不容易,其中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还有文化层面的原因,更有心理层面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正因为如此,“减盐”难度大,更需要公众重视。为了做好全民减盐的技术支撑工作,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控中心项目的支持下,自2014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承担并开展了市售预包装食品中脂肪、糖、盐等核心营养成分的监测,分析了食品分类及钠含量分布范围。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成立了减盐指南工作小组,开展了包装食品减盐技术研究以及各国减盐措施、经验等调查研究。减盐指南工作组研究制定的《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综合了各国减盐措施以及工业界减盐经验,按类别提出了我国食品工业减盐基本原则、目标、技术程序和研究需求,为实现“到2030年加工食品钠含量平均水平降低20%”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全国范围“减盐”困难重重,既然民间的自发力量有限,那么,从国家层面发力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事实上,目前全球已有一半国家启动了全国性的“减盐”行动,制定了本国的工业减盐指南。大部分国家在加工食品、食品标签、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减盐措施,其中英国、芬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减盐行动成效明显,国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为了健康而“减盐”,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食品工业是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食品的营养与健康。

  为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全民族的健康事业,除了被动“减盐”外,公众更应该主动“减盐”,在享受美食之际时常自问一句——今天“减盐”了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