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中医院联盟“杏林风采·医学名家”学术宣讲 暨大型义诊走进市中医院
双重温热隔姜灸
补肾固元的“长寿穴” ——涌泉穴
啥是中医讲的“风”
八位知名中医焦作收徒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5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重温热隔姜灸
——中医绝技探秘之二十四
作者:本报记者 孙阎河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时下,全民掀起艾灸热,恐怕没有哪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能抵过艾灸。只是,艾灸方法有多种,到底哪一种才能真正体现艾灸的功效呢?前段时间,听人说市中医院内三科开展一种隔姜灸,效果非常好。于是,记者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记者在市中医院人民路院区内三科找到了正在坐诊的主任王洪涛。在干净整洁的门诊室,王洪涛送走患者,就与记者聊了起来。“现在的艾灸方法五花八门,有人认为代表艾灸界的唯有隔姜灸。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隔姜灸的治疗效果。另外,说起隔姜灸,也是源远流长。早在明朝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就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后来,明朝的张景岳也在《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再后来,清代的吴尚先和李学川也分别在《理瀹骈文》和《针灸逢源》等书籍中,记载有隔姜灸的方法和效果。之所以古人今人都这么重视隔姜灸,还在于这种治疗方法的双重温热效果。因为,姜味辛,性微温,无毒,能入肺、心、脾、胃之经,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祛痰下气、消水化食、调中和胃、开宣肺气等作用。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温热效果,经过经络穴位,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整,达到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能力的效果。”

  “那到底该怎么灸呢?咱们这里也没法演示。”记者遗憾地说。

  王洪涛笑着说:“这个隔姜灸其实并不复杂,而现代的隔姜灸方法与古代也大致上相同,略有改进的只是在艾炷上增加一些药物或在姜片下铺上一层药末,以增加效果。具体操作:用直径两三厘米、厚度两三毫米的姜片,中间用针穿刺一些小孔,主要是为了身体便于吸收药效。咱们内三科用的都是姜泥,就是用姜泥做成圆饼的形状,大小与姜片差不多。然后,把姜片或姜泥饼放在相应的穴位上,再把圆锥形的艾炷放在姜片或姜泥上,点燃艾炷就行了。艾炙期间,患者若感觉过热,可移动姜片,也可轻轻拿起姜片。一般情况下,5~10壮艾炷就差不多了。”

  王洪涛的介绍让记者对隔姜灸有了更清晰认识。只是,对其疗效还存在疑惑。王主任想了想说:“倒是有个比较典型的病例。前几天,一位患胰腺癌的80多岁老太太到市中医院内三科就诊,患者腹部鼓胀,黄疸特别严重,导致大便呈陶土色。像年龄这么大的此类疾病患者,可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为了慎重起见,医生在积极治疗患者的同时,还进行了隔姜灸。结果效果非常好,患者大便颜色明显发黄,鼓胀也明显消退。现在已经过去三周,目前,患者的状态比较稳定。”

  最后,王主任提醒,虽然隔姜灸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尽量还是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如果想要在家尝试,最好选用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根据病情、部位或病情的缓急,选择姜片的厚薄,一定要注意不要灼伤皮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