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百会穴,人们并不陌生。平时遇到头痛、失眠、眩晕,有人就会用手点按百会穴。处于头顶的百会穴,究竟赋予了它怎样的神奇作用呢?本期,《“穴”看中医》栏目特邀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针灸专业研究生杨银凯,为大家解读这个穴位。
“如果头部是人体的总司令,那么,百会穴就是总司令的大脑,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百’形容多;‘会’指聚会。意为百脉于此交会。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位居巅顶正中,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杨银凯说,“临床简易取穴法,在头顶中央前后仔细寻找,会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古人形容‘百会可纳豆’,是说,人体在光头直立时,百会穴可以放一粒豆子,人随意走动,豆子掉不下来,说明这个凹陷很明显,容易找到。”
据杨银凯介绍,百会穴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正因百会穴与这些经脉、五脏六腑、头面五官有着广泛联系,因此,临床上可治疗头痛、头风、头晕(高血压或低血压)、脱肛、胃下垂、中风昏迷、健忘失眠、痴呆、中风失语等。
杨银凯说,历史上利用百会穴治病救人的案例很多。扁鹊起死回生之法,就是针刺百会穴。
在宋朝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孩子,7岁时个头瘦小,就连反应也慢。更要命的是,这个孩子不与人交流,喜欢独处。遍访名医之后,孩子的状况仍无起色。直到有一天,来了个郎中诊完脉,说这个病好治,但是需要家人有耐性。郎中诊治时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孩子服药后在其百会穴扎一针,然后嘱咐这家人轻揉孩子的百会穴81次。一年半后,孩子的病痊愈了。家人问郎中是如何治好孩子的病。郎中称,孩子是喂养不足,造成阳气不足,日积月累伤及脾肾,才会出现这些症状。先前那些郎中的药本是有用的,但孩子阳虚很重,连将药力运送到身体其他部分的力量都没有,因此,他用百会穴来帮助孩子运送药力,让这个孩子最终迎来转机得以痊愈。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睡不好觉,或者劳累过度便会出现头昏昏沉沉的状态。这时候,不妨试试按摩百会穴来减轻疲劳。”杨银凯说,“一般选用点按法、点揉法和叩击法。点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压在百会穴上,由轻到重,用力深压;点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或指关节附于百会穴上,先由轻渐重地按3~5下,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转揉动;叩击法以一手握空心拳轻轻叩击百会穴,一般20次左右。平时,大家要经常用手指按揉此穴,按摩的时候力度不必太大,以穴位有胀痛感为度,每天3~5分钟,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如果用手指梳头,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