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见病,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日前,记者决定到市中医心病科探访一下,看看有没有比较简便、快速、副作用小的传统中医绝技疗法。谁知,心病科主任赵金岭在听了记者的来意后,笑着说:“还真有方法能满足你这么‘刁钻’的要求。不过,这都要与你的耳朵有关系。”
赵金岭的话一下子提起了记者的兴趣,赶紧让他详细介绍一下。“每年医院心病科都要接待大批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中药汤剂、药茶、穴位贴敷、中药沐足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错。不过,最有特色的还是‘耳尖放血疗法’和‘耳穴压豆疗法’,我们称之为‘一耳两用’降血压。”赵金岭微笑着解释道。
“那就先介绍放血疗法吧!”记者迫不及待地说。
赵金岭想了想说:“现在正有患者进行这种治疗,咱们到病房边看边说吧!”来到病房,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赵金岭安排护士开始为患者治疗。只见护士先是对患者耳部进行消毒,之后左手捏住患者的耳朵,右手用一次性采用针在患者耳郭的顶尖部位快速一扎,血就慢慢地渗了出来。然后,护士再用棉签轻轻地给吸掉。
在护士操作过程中,赵金岭细致地讲解:“放血疗法是中国的传统疗法之一,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也是‘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是‘十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重点项目。一般情况下,一次采血5~10滴,隔天治疗1次。第一次治疗可两耳同时放血,之后,两耳可轮流放血。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功效,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无副作用。另外,现代研究也发现,耳尖放血可以影响血中一氧化氮的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同时,该疗法还能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不过,赵金岭接着说:“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老年体质壮实的患者。具体来说,就是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的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而渴等。而对于那些身体特别虚弱或有出血倾向者就不适合。另外,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也不适宜该疗法。”
“那耳穴压豆疗法呢?”记者赶紧想了解下一种方法。
赵金岭耐心地说:“这种疗法也是我国的传统疗法之一。早在2000年前的医学帛书中就记载了‘耳脉’,《黄帝内经》中讲:‘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也。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经络的别气都行走于耳。现代的耳穴经络传感实验也证实了耳与经络的相关性,我国也制订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人体的每个脏腑器官都在耳朵上有相应的对应点。治疗的时候,可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在耳朵上相对应的点和耳朵上敏感的反应点上,放上光滑的圆形压丸,然后用胶布固定,并配合按揉,每个穴位揉按几十次,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这种疗法对许多患者都有一定的疗效,并且有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毒副作用等。不过,对于耳朵局部有皮损、炎症和冻疮的患者不宜采用;对胶布过敏者也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