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都较大,连日来,已经有多位读者致电本刊热线,希望记者帮忙问问,中医有什么比较好且无副作用的治疗失眠或促进睡眠的方法。于是,记者决定找市中医院的内四科主任张春雷咨询一下。
见到记者,问明来意,张春雷笑着说:“自古中医对睡眠都特别重视。战国时期,名医文挚就曾经对齐威王说,他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清代医家李渔也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咱们老百姓也常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觉。’这都是有道理的。中医讲究一个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睡眠不好有损身体。到底有哪些损害呢?”记者问。
张春雷想了想说:“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足对身体危害太大。按照中医理论,晚上9时到次日3时是养肝护胆的最佳时间。人若长时间过子时不睡,首先会伤胆伤肝。而肝开窍于目,睡眠不好会引起肝虚,出现视力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还会形成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其次,耗伤胆气。《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胆气一虚人就容易惶惶不安,多疑、胆怯,久之则形成抑郁症、焦虑症等。第三,会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阴亏损引起肝火过盛而灼肺。”
“怎么才能睡好呢?”这才是记者最关心的问题。
张春雷认真地说:“宋代《蔡季通睡诀》里指出:‘先睡心,后睡眼。’所谓先睡心,就是指睡前一定要情绪平稳,不要再兴奋、激动。曾有古人把睡眠经验总结为‘睡眠十忌’,其中第三条忌睡前恼怒,第五条忌睡卧言语。因为怒则气血上涌,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神不守舍,夜不能寐。不仅恼怒,任何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肌体失调,导致失眠。因此,睡前首先要情绪平稳。其次,晚餐不要吃得过饱。晚餐宜吃七八分饱,且尽量清淡。第三,睡前不宜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损伤阳气;不过思,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多思伤神。不过,晚上11时后胆经开阳气动,人容易精神而睡不着,最好在晚上9时、最晚不要超过晚上11时睡觉。不受风,风为百病之始,睡前应关门窗和空调,以保护体表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