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随着汛期的即将到来,我市也将进入地质灾害易发期。为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5月18日,我市召开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要求各级各有关单位未雨绸缪、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5月15日,我市出现的强降雨天气,为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敲响了警钟。6月至9月,是我市地质灾害的易发期。根据气象部门研判,今年汛期从“七下八上”提前至6月,并且降水量略偏多于往年。
按照“有灾无灾按有灾准备,大灾小灾按大灾防范”的要求,我市提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26处,主要分布在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与我市的经济产业区域和居民生活区域高度重合,这为地质灾害防治增加了难度。
针对今年汛期面临的严峻防灾形势,我市要求各重点防治县(市)区严格落实排查巡查制度、预警会商制度、应急值班制度、信息速报制度。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密切监控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变化情况。加强国土、气象、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动向,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进入汛期,各地都要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降雨期间,尤其是夜晚,要加强值班情况的随机抽查,对抽查情况要及时通报;发生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信息报送要明确领导把关,专人负责。
同时,我市还将在防灾减灾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的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