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点外卖,足不出户享美食,已经成为当下部分市民的生活常态。网络订餐安全如何保障?怎样做到监管与行业发展同步?近日,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在北京开展大规模自查,黑餐馆违规名单曝光令人震惊。
那么,我市三大外卖平台入驻商家情况如何?他们是否开展过自查?对送餐员如何规范?
近日,记者对入驻外卖平台的商家进行了走访,并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
据业内人士介绍,针对每座城市,外卖平台会定期自查自纠,周期一般为一个月。美团外卖明确要对入网商家的商户环境等进行审查,饿了么对宣传、食品安全等定期审核。
5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锦祥商业街饿了么的一个站点。有十几位身着蓝色马甲的外卖小哥在此等候。“我们刚开完例会,每个站点都要求一星期最少开一次例会,对送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饿了么一位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美团外卖一位负责人。他表示,美团外卖所送出的食品必须是经过正规合法程序注册的实体店生产的,如果一旦发现有外卖员接收“黑店”食品的话,将取消其外卖资格并追究责任。此外,会不定期对入网商家进行抽查和测评。
“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公司很多同事的午餐都是点外卖,对于饭菜质量和卫生程度以及送餐员的服务态度,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市人民路上一家公司的员工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随机走访了十几位经常在网上点餐的市民,他们的回答大多是肯定的,但有个别市民反映,收到外卖后发现实物跟外卖平台上的照片相差很大。比如,一道青菜炒肉,拿到外卖后发现只有青菜几乎没有肉。对于此情况,很多时候消费者选择了吃哑巴亏。
据了解,外卖平台不断加大审核力度,提升各自的商家准入标准。例如,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面对商家申请时,要求商家必须上传工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料。工作人员随后在线上验证证照信息与监管部门所公开信息是否吻合。与此同时,线下对门店悬挂证照进行复核,并检查环境卫生,只有通过重重审核后,商家才能上线。
在网络订餐平台上如果送餐和所公示的菜品不一致,特别是发现有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该怎么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食药监部门主要针对注册的实体店的进货来源和饭菜质量等进行相关检查,外卖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才可从事外卖业务。消费者如发现问题可打举报电话12331进行投诉,也可以到属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然而,要想保证外卖质量,除了监管部门和外卖平台加大监管力度外,消费者更应主动出击,及时提出问题并维权。”该负责人说。
网友【飞翔吧小鸟】说:“民以食为天。现在很多市民都选择外卖点餐,希望相关部门要把好食品安全这道关,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
网友【一次就好】说:“外卖小哥挺辛苦的,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谢谢他们。”
网友【月上柳梢头】说:“只有外卖行业加强自身监管,相关部门做好规范监督,消费者才可以吃到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放心的外卖食品。”
相关链接
据悉,为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第十一条明文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网上公示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公示的信息应当真实。同时,《办法》也指出,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要求进行信息公示和更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