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由省政府设立的第一届河南省专利奖揭晓,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六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荣获二等奖。
河南省专利奖每两年评审一次,评审过程经材料初审、专家评审、项目实地考察、项目答辩、项目公示以及项目报批等六个环节。每次评审特等奖不超过2项,一等奖不超过5项,二等奖不超过18项,三等奖不超过25项。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和表彰在技术创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评奖标准不仅关注的是专利技术的先进性,还注重专利运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奖项的获得将被列入发明人档案,作为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务晋升、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创新探索,崎岖坎坷。本次河南省专利奖的获得,是省政府对多氟多发明创造能力和成果转化实力的认可与鼓励。“六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是多氟多人历经8年攻关,自主研发而成。该项目先后突破了原料提纯、机械密封、低温、强腐蚀、无水无尘等苛刻条件,首创了以工业无水氢氟酸、工业碳酸锂制备晶体六氟磷酸锂的新型原料路径,实现了从产品工艺到设备的全面“自造”,突破了六氟磷酸锂的技术瓶颈,提高了基础材料的制备技术水平和自给保障能力。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中国创造,为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业化,保障了国内锂离子电池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对化工行业走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之路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是多氟多人不断突破、矢志创新的结果,也是热爱创新的多氟多人永恒的追求。李世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荣誉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多氟多将继续秉承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是60多岁的年龄、40多岁的心脏、20多岁的心态,偶尔还有一点童心。”李世江说。在李世江的视野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既能创造现在,也能改变未来的事业;是充满激情,充满挑战,让人年轻的事业;更是中国、乃至全球的难得机遇。
“你就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从而敢于创新,超越自我!”李世江不止一次这样说。在李世江的科学引领下,曾经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区办化工厂,一跃到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创新领先的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多氟多在改革开放一轮又一轮的浪潮中,从“芝麻企业”逆袭成“中国氟谷”。在李世江眼里,这个历程恰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大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是多氟多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环。
依靠技术创新,多氟多获得国家的一系列殊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业强基工程等重点专项。尤其令多氟多人兴奋的是,多氟多还于去年荣获六氟磷酸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市开始了第一轮转型之路,其中,作为电解铝企业重要供货商的多氟多,在氟化铝和冰晶石方面发展成为全球企业龙头。一组数据说明了多氟多的地位:目前,多氟多在冰晶石全国市场占有率为60%,已连续15年全国出口量第一;而氟化铝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5%,连续10年全国出口量第一。
创新经济转型样本。在第一轮转型中,以氟化工立于潮头的多氟多,新的挑战接踵而来。而随着国内电解铝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氟化铝和冰晶石的产能过剩问题随之突出,转型的难题再一次摆在多氟多的面前。
在日本考察时,六氟磷酸锂进入了李世江的视线,因为当时有业内专家对他说:“把氟元素研究透了,产品不应该论吨卖,而应该论斤卖。有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叫六氟磷酸锂,是氟化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每吨价格高达100万元。这种生产技术被日本企业垄断,我国完全依靠进口。”
李世江和他的科研团队用了8年时间,埋头研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首创以无水氟氟酸、工业碳酸锂的新材料路径,实现产品到工艺的全面自主化。产品从年产2克、2公斤到2吨、20吨、2000吨、6000吨……多氟多逐步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六氟磷酸锂生产商。
李世江自豪地说:“大家都会用到锂电池,而每三块锂电池中就有一块是用多氟多生产的六氟磷酸锂来做电解质的。可以说,六氟磷酸锂的低价时代是由多氟多开启的。”而这项科研成果,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2017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借六氟磷酸锂这个突破口,抓住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多氟多连续攻克了电子级氢氟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隔膜、锂电池等一系列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关键技术,并在2015年收购了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随后拿到了工信部两款新能源汽车公告,样车接连下线。。2016年,多氟多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配套项目正式开工,力争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电动汽车“摇篮工程”。
“多氟多从氟化工出发,探索了氟、锂、硅三种元素,研究了铝电解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光伏电池,构成了新能源制能、储能、节能三个要素,最终研究车身轻量化、动力电气化、整车智能化的新能源三大技术,形成了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新能源全产业链。”采访中,李世江用创新的语言讲述了多氟多的创业故事,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多氟多方案”。
一个人的梦想是梦想,千百人的梦想就是现实!从六氟磷酸锂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到动力锂电池应用于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工业,再到如今电机、电控、整车的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梦正成为多氟多的“强国梦”。
最近5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翻了一番,到2020年,国家要求达到300Wh/kg至350Wh/kg。李世江解释,这种要求是有根据的,如果固态锂电池能做好,那么,电压等级、容量密度、安全性就能提高。当然,一些重大的科技进步还需要靠众多的科研攻关。目前,多氟多正在进行重大的技术研究与支撑。
实现“强国梦”,始终要有人来做,如何才能充分调动梦想者的积极性,让各方人才充满热情,甚至有一点“苦行僧”一样的状态,一讲到梦想实现就兴奋。这就是李世江。提到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李世江说:“‘中国智造2025’是主旋律,多氟多也在走智能制造的道路,实施了‘三智工程’,即智慧企业、智能制造、智才集聚。智慧企业就是让企业更聪明一点,智能制造就是让装备更智能,智才集聚就是让人才更聪明。就是希望多氟多能够集聚一批聪明的员工操作智能的设备,建设智慧的企业,通过这个工程完成多氟多智能制造。”
如今的多氟多正在不断完善总体的顶层设计,通过研究新能源汽车的“三纵三横”技术,为全产业链布局打下技术基础。多氟多研究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横”技术,并通过产业联盟平台的合作共赢模式,共同研究电动汽车的“三纵”技术即结构轻量化、动力电气化、整车智能化。最终,以新能源汽车人生伴侣、智能终端和学习平台的新未来,为人类社会提供“新行·态”服务,成为新能源汽车界的“变革者”。
今年1月15日,多氟多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6.97亿元用于“年产1万吨动力锂电池高端新型添加剂项目”“30万套/年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配套项目”,全力逐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多氟多转型升级仍然在路上。
■采访感言
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 □孙国利
依靠企业强大的创新基因,多氟多在科技创新引领下,走出了一条非公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之路。
多年来,多氟多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创新。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从电解液到锂电池,从锂电池到电池、电机、电控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再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的发展,最根本的要素在于创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多氟多产品都是新产品或者采用新工艺。从新材料到新能源,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走过了一条从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为主线的道路。
多氟多产品涉及国家新材料体系十二大领域中的六大领域:新能源、电子信息、前沿性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性材料等。独特的材料体系推动了多氟多转型升级和跨界发展。立足当前制造业大趋势,多氟多在创新上有诸多计划,通过氟、锂结合开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六氟磷酸锂,以此为突破口,研究了锂电池的所有原材料体系,掌握了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从电池原材料到电池产品,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延伸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形成了以新能源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锂电池动力总成为核心技术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我们追求的是,把这个全产业链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和智能制造结合起来。”李世江说。将来,多氟多生产的新能源产品包括电动汽车,李世江给它们赋予了三个定义:一个是智能终端,一个是学习平台,一个是人生伴侣。他表示,多氟多还有一个新的观念:造新能源汽车,一要造包括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的心脏;二要造新能源的大脑,用互联网的技术、智能化的技术,造出一个集人类智慧的互联网产品,以此带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李世江介绍,在多氟多有四句关于创新的话:创新点燃激情,创新改变人生,创新改善生活,创新铸造未来。多氟多力图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把多氟多、多氟多的每个员工提升到新的阶段。在创新的过程中,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李世江开玩笑说,他是60多岁的年龄、40多岁的心脏、20多岁的心态,偶尔还有一点童心。他认为,这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心态,一个年轻的心态。年轻和年龄无关,和心态有关。多氟多有这样的创新心态,广大职工有这样的创新热情。多氟多有一个观念:三年创新靠造化,十年创新靠规划,三十年创新靠文化。在企业形成一系列的创新文化以后,大家在创新的道路上就越走越顺畅。
李世江用国家战略指导发展,用“绿色化”推动生产,用科技创新驱动未来,把创新、绿色的理念,转化为新的多氟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把党和国家责任扛在肩上,用担当彰显一个老共产党员鲜明的政治品格。
创新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文化信仰。李世江说,多氟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党组织建设和企业创新的最佳结合点,找到了将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的最佳方法。坚持科技创新和党建创新同步推进,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以党建创新来凝心聚力,保驾护航,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党建助力的双轮发展之路。未来的多氟多人,将会是一群智商高、技艺超群的跨界精英,是一群逐梦奔跑、改变世界的创业奇才,是一群为了天更蓝、水更清,为了人类的幸福而义薄云天的科技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