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售假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淘宝网的商誉,在此我们向平台的消费者、其他诚信经营的商家、淘宝网致歉……”5月22日,这样一则致歉声明出现在淘宝网首页公告栏上。据悉,发表致歉声明的谢某某、张某某是此前在淘宝网上销售某品牌假冒鞋子的电商售假者,另一位苏某某则是售假账号的提供者。 (据《新华每日电讯》)
据悉,这是全国首起以侵权为由提起的电商打假案,也是首起判决售假者在电商平台致歉的案例。而不法商家得到依法惩治得益于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向义乌警方提供的线索。所以,此次案件具有多重警示意义。
一则,电商平台不能为商家售假开绿灯。此案例就是因在淘宝店售假,被淘宝上诉,进而使不法商家受到了依法严惩。
二则,对于售假的商家而言,除了接受法律的惩处之外再在淘宝首页进行公开道歉,这样的配套惩治措施,无疑是对售假商家丑行的再揭露。同时,也能起到震慑作用。毕竟,在淘宝网首页发致歉声明不是光彩的事情,即便改过自新也难免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意。因此,对于入驻电商平台的商家而言,应汲取其中的教训。
三则,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一方面此举彰显了对售假商家的零容忍,也体现了平台的商业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是对电商环境净化的创新之举。诚如专家所言,道歉背后向社会传递着正向信息,即电商平台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其权益也应受到保护。综合来看,让售假商家在电商平台公开道歉,对电商的向好发展有利无弊。
质量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电商平台不能沦为售假平台,其核心的力量在于,电商平台与入驻商家的共同努力。从电商平台角度而言,对入驻商家加强监管,不仅有利于电商的发展,更是对公众的负责。因此,应该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管,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以规避不法商家混进平台。
从入驻商家而言,依法诚信经营是一路向好发展的根本。入驻电商平台,售假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是对电商平台信誉的戕害,同时对其他电商也是一种伤害。毕竟,“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道理不难理解。售假行为或许是个体行为,但终归会波及电商平台的整体声誉,让公众形成“电商平台是售假平台”的印象,对电商发展毫无益处。
互联网经济下,消费者的权益不能任由侵害。所以,电商平台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须依法严厉打击。据悉,近年来,阿里巴巴使用打假黑科技,关闭了数万个疑似侵权店铺,97%的售假链接一上线即被秒杀,而且“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已成一种社会共识。因此,期待电商售假者被判在平台道歉能够形成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