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前不久发布的案件信息,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王晓林被通报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目无党纪国法,擅权妄为,长期违规打高尔夫球,违规接受宴请,甘于被“围猎”等。王晓林“甘于被‘围猎’”的描述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捧场,哪里就有拉拢和腐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手中的实权越多、权力越大,风险就越大,这个浅显的道理,领导干部想必都懂,可王晓林为什么甘于被“围猎”?为什么明知“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仍吞下诱饵?
有些人是被畸形的自尊心所害。中国古代讲究衣锦还乡,认为当官可以光宗耀祖。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唐肃宗时,裴冕当上宰相,有了权,心里很得意。有个小官员到他家里行贿,他看看小官员,又看看自己的家人,喜形于色,觉得倍儿有面子。毋庸讳言,这种封建官场的腐朽思想在如今一些官员的头脑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王晓林之流对于被“围猎”甘之如饴,大概认为行贿是向其表达尊崇和敬仰,在他们面前奴颜婢膝的人才是“猎物”,而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猎人”。
有些人是被侥幸心理所麻痹。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可以造福一方,滥用权力必然祸害人民、毁掉自己。个别领导干部把权力当成“寻租”的工具,不择手段地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损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也许一时一事得势、得利,但从长远看,早晚得露馅,正所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海南省海口市原副市长李杰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之所以深思熟虑后还会选择去犯罪,都是因为侥幸心理在作祟,一直以来“也许没事”的想法左右着我。我就是怀着“也许没事”的侥幸心理,在受贿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有些人失衡的心态导致堕落。湖南省汝城县原副县长陈向华涉嫌受贿2400万元被提起公诉。落马前,陈向华喜欢与做生意的老板打交道,但心态很复杂。他曾说:“我一方面瞧不起这些土豪,另一方面很不甘心,为什么他们字不识几个,能有这么多钱?”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索贿的胃口越来越大,将手中权力变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贪图钱财,顿忘实祸,终于走向深渊。
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过:“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非弄坏事情不可。”甘于被“围猎”,希望“糖衣炮弹”轰炸自己,以便以权谋私的官员固然法纪难容;警惕性不高,落入不法商人的“温柔陷阱”,被动替不法商人“站台服务”的官员照样会受到严惩。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谨慎用权,为人民掌好权,保证手中的权力不变味、不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