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世界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向快递外卖包装宣战 “绿色物流”加速推进
数博会上的“黑科技”
我国成功组织 航天员沙漠野外生存训练
要闻简报
民间偏方
正确对待手中权力
不做“黄鹂鸟” 争当“拓荒牛”
郑州启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 顶尖人才将获500万元奖励
“抽奖陷阱”
希望美朝领导人会晤如期举行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民间偏方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最近网上流传着很多给孩子用偏方治病的事例。有给孩子喝活蝌蚪强身健体的,有让孩子喝家乡土泡的水防治水土不服的……有些父母因为缺乏科学育儿观念而盲目相信偏方,有的父母则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作为经验医学的民间分支,有些偏方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特定的功效,但有些偏方不仅不治病,反而会害了孩子。

  专家提醒,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具有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素养,土办法、传统经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是应该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贵贵的蒲公英:民间偏方确实有一定的疗效,但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可以使用,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不同,所以效果也因人而异。总而言之,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不要盲目使用偏方治病,否则容易发生危险,贻误病情,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戈维程:很多民间偏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其效用也得到长期验证并认可,所以不能完全否定其作用。对待偏方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仵的天空1:偏方治大病。很多民间偏方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小病小痛不妨用民间偏方尝试一下。但是,偏方优劣混杂,普通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如果得了器质性疾病,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系统治疗,不要图省钱用偏方治病。

  @常睿平:对民间偏方,应正确对待、科学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偏方的确能治病,但是夸大其作用就是迷信。现代医学已经高度发达,还是要相信科学为好。

  @粤刚刚2012:科学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不要再迷信那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偏方。相信科学,让治病更有把握,让生命更有保障。

  @zjtlove:对所谓偏方,使用前先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如果有病乱投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使用偏方,可能会害了自家孩子。

  【下期话题】

  贫困户挂牌

  据半月谈微信公号报道,在西部某市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男主人向驻村“第一书记”承诺一定“不等、不靠、不要”,争取早日脱贫,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先把门口的贫困户牌牌扔了。”

  原来,为更好地落实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该市在贫困户家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挂上“扶贫公示牌”“脱贫帮扶信息公示”等牌子,方便贫困户与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精准联系,进一步夯实了扶贫责任。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顾及贫困户承受的精神压力。不少贫困户反映,在家门口“挂个穷牌”是将自家的“家丑”公开“示众”,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也挫伤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在接受社会监督和保护当事人隐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