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玮萱
实习生 郑微雨
日前,由我市作家李法培撰写的《大清宰相李棠阶传》出版发行,这是我市首部关于李棠阶的名人传记。
仔细翻阅这部由60余则历史故事组成的名人传记,饶有趣味,像是在翻读一封封家书。75岁的李法培在书中写出了对族祖父李棠阶的“仰慕之情”,也写出了对故乡文化的热爱。
李棠阶,字树南,号文园,谥号文清,今温县赵堡镇南保封村人,清代著名理学家。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读、太常寺少卿、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职,辅佐清同治皇帝缔造“同治中兴”,享有“一代帝师”的美誉。
李棠阶是我市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多年以来,由于史料缺失,“李棠阶文化”被迫坐着“冷板凳”。如何让“李棠阶文化”热起来,是许多人的想法,更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棠阶后世子孙李法培的心愿。
李法培从小酷爱写作,笔耕不辍六十余载,曾出版过《男人心中的太阳》《生命之痛》《飘忽的红绒绒》《林花谢了春红》《大学生村官》《太极女杰陈春爱》等长篇小说。从事写作多年,收获不少,但“写写李棠阶”的想法却在他的心中纠结了大半辈子。
“我是听着父亲讲李棠阶的故事长大的。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常常用李棠阶的故事激励我好好学习,做一个正直、有理想的人,李棠阶在我心中是‘偶像’。因而,刚开始写作时,我就想写写李棠阶,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棠阶。可多次动笔又搁下,不仅是因为史料太少,更重要的是我很担心写不好族祖父。”李法培告诉记者。
2015年秋天,李法培再次跃跃欲试。这时,他的儿子李轩帮他买到了《李文清公日记》和《李文清公遗书》。拿到这两部书后,李法培大喜过望,转而认真阅览。
看着李法培整日想着“李棠阶”,他的儿女们总会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帮他查找资料,打印书稿,校对文字,忙得不亦乐乎。李棠阶故乡南保封村的村民们更是对李法培的“李棠阶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些村民主动找到李法培,讲述自己知道的李棠阶故事。
忆起《大清宰相李棠阶传》的写作过程,李法培笑称:“我还未开篇,但家里人、家乡人已在帮我起头了。我下定决心完成这部作品,这已不是我个人的事情了,完成书稿成了我与‘李棠阶’的家事。”
酝酿《大清宰相李棠阶传》这部作品的时间近乎半个世纪,而写就它,李法培却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该书于2016年5月结稿。李法培觉得,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就像饱含温情地给李棠阶写了一封封可以穿越时空的家信。
在《大清宰相李棠阶传》中,李法培将大量史料换作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从第一章“英杰降世”到最后一个历史故事“《登联珠台赋》与一片琉璃瓦”,无不透露着李棠阶浓浓的故土深情,这其实也是李法培的家乡情结。
李法培说,《大清宰相李棠阶传》出版后,他正在进一步挖掘更多的李棠阶故事,让温县的“李棠阶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