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在焦煤集团幼儿园的一间办公室内,刚刚上完课的教师张爱爱来不及喝口水休息一下,便赶紧拿出笔和本认真地记录着。
这是张爱爱从事幼儿教师工作14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每次上完一节课后,不是放下不管了,而是第一时间进行总结反思,反思每一个环节设计得有没有趣,目标设定是否合适,符不符合孩子的已有经验,对孩子自身有没有提高,有没有照顾到全体孩子。张爱爱不断反思、不断修改教案,一直改到自己认为完美为止。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不断学习,取长补短,在摸索学习中总结经验,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专业型老师,是张爱爱多年来追求的职业目标。
张爱爱深知,要交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为此,她潜心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指南》,详细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体情况和学习特点。为了营造一个独特的育人环境,她经常加班加点,收集废旧材料,创设班级环境,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潜心研究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2009年10月,她撰写的论文《数学活动有效教学感悟》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幼儿园有效教学实验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2016年6月我市举办的教师基本功案例分析比赛中,她荣获城市组一等奖。
如果说,较高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那么对幼儿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呵护,就是幼儿教师高尚的品质和操守。
张爱爱班里有一个叫琪琪的男孩,因为其性格倔强、不合群、爱发脾气、喜欢哭闹,曾被别的幼儿园劝退。
“每个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我们用爱浇灌,才能成为参天大树,爱能温暖一切,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能让孩子变得阳光开朗,不再孤僻倔强。”张爱爱说。
在张爱爱的精心呵护下,琪琪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琪琪能和其他幼儿一样参加集体活动,上课能坐住了,不再做小动作了,一个月后开始午睡了。如今,一个多学期过去了,琪琪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开心自信的笑容。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爱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能力。在教学中,张爱爱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是活泼的、调皮的,还是内向的,她都能用心对待,不仅做到相信孩子、了解孩子,还要认真分析孩子为什么哭、为什么发脾气、为什么犯错误、为什么不高兴。在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后,她再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一点点进步、成长。
“我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能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我既荣幸又颇感责任重大,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引领孩子快乐成长。”张爱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