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报道,在西部某市一个贫困村,某贫困群众向驻村第一书记承诺一定“不等、不靠、不要”,争取早日脱贫,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先把门口的贫困户牌扔了。”
原来,为更好地落实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该市在贫困户家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挂上了“扶贫公示牌”“脱贫帮扶信息公示”等牌子,方便贫困户与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精准联系,进一步夯实扶贫责任。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顾及贫困户承受的精神压力。不少贫困户反映,在家门口挂个“穷牌”是将自家的“家丑”公开示众,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也挫伤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针对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在接受社会监督和保护当事人隐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睿平:在贫困户的家门口挂上“扶贫公示牌”,我认为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还能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露丝独特:公开贫困户信息,能够保障公众对此项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脱贫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轨道上开展。然而,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充分考虑到贫困户的情感,不能将信息公示变成“家丑”示众,否则,就可能挫伤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继而影响脱贫工作整体进度。
@戈维程:我认为在贫困户的家门口挂上“扶贫公示牌”,仅是方便了帮扶干部开展工作,而没有考虑到此举给贫困户带来的心理负担。我想,如果帮扶干部都能认真开展帮扶工作,就不需要这个“扶贫公示牌”。
@万里箐空:助贫困户脱贫是帮扶干部应尽的职责,不能因为给予其支持和帮助,就无视他们的隐私和尊严。我认为,信息公开虽然很重要,但前提是要充分顾及贫困户的情感。
@雄观漫道真如铁:保障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能简单地以悬挂“扶贫公示牌”这样的方式开展工作,让贫困户收获精神层面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一样重要。
@蒋珊如此多骄:这说明我们的扶贫工作有待提高人性化水平,困难群众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扶,但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抚慰。
@秋泉12:与在贫困户的家门口挂上“扶贫公示牌”相比,通过村民大会公布贫困户信息更务实,这样做能在村民心中悬挂“扶贫公示牌”,既有利于开展工作,又能照顾贫困户情感。
@z531312762:贫困群众承诺一定“不等、不靠、不要”,是有志气、能拼搏的表现,有这样的脱贫勇气,相信一定能早日摘下“贫困帽”。
【下期话题】
“等着我”
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第四季自5月20日起在央视一套每周日20时播出,首期表现可谓惊艳:实时直播关注度一度突破2%,击败了周日的综艺节目常驻冠军《极限挑战》,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江苏卫视《新相亲时代》。
作为一款公益类寻人节目,《等着我》的收视率亮眼,大致说明两点:其一,主打真实故事和真实情感的电视节目一向有广阔的市场;其二,在追求IP化的娱乐生产线上,主打“小鲜肉”的综艺节目形成了注意力的挤压,以至于愿意深耕底层人生百态的栏目少了,反衬出公益故事类节目的稀缺性。对于《等着我》取得的成绩,您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