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核心提示】
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5月3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迅速组织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各项工作在焦作落地生根;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当前环保面临的严峻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全力以赴打赢环保攻坚战。
回顾过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5年多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破攻坚之难
开展执法专项行动
位于太行山脚下的焦作,美在山清水秀。从雾霾侵袭、资源枯竭一路披荆斩棘走来,如今的焦作市是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鸟鸣山翠里,人语水声间,一派生态宜居新城面貌。
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紧盯“建设生态文明现代化城市”的目标,5年多来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升。
2016年,我市向大气污染“宣战”。我市以破釜沉舟之势,全力作战扭转被动局面,土小企业一律关闭、未安装烟气监控设施企业一律停产、重点排污企业一律停产限排、重点排放行业一律限产限排、施工工地达不到“六个百分之百”一律停工、重点道路全天保湿……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准、精细、精确”原则,科学制订了《焦作市扭转大气污染防治被动局面作战实施方案》,实施了最严的攻坚措施。又先后出台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持续做好涉气重点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涉气重点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细化了企业整治标准,对停产企业明确复产要求,将重点涉气工业企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延长到当年年底。
在落实好省定攻坚任务的基础上,我市结合实际,围绕“控污、控煤、控尘、控油、控车、控烧和应急管控”7个方面,实施了8项攻坚措施,狠抓工业、燃煤、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秸秆焚烧、北山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和重点区域集中整治。
此外,我市还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对马村区万方工业园区、山阳区巡返工业园区、解放区影视城周边、中站区西部工业集聚区、沁阳市沁北工业集聚区进行了治理,并对沁阳市、博爱县、武陟县、示范区煤场开展了集中整治。
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如磐石的信念,滚石上山的毅力,实施精准、精细、精确的科学治污举措,掀起一场又一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大气治理风暴。
聚攻坚之力
建立环保共治格局
2017年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一年。2017年,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市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截至2017年11月14日,市委常委会先后7次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市政府先后25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7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2017年年初,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为组长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攻坚办。同时,将6名副县级公选干部充实到环境攻坚办,承担环境攻坚办的日常工作。另外,从市直各单位抽调6名副县级干部、15名正科级干部,脱产组成6个县(市)区督导组,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开展。
与国家“千人计划”PM2.5防治专家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环保部华南环科院合作,为焦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实施精准、精确、精细管控。
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公检法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开展“护航蓝天行动送法进企业”活动、法院惩治教育结合“保卫蓝天”行动。
投入2943万元加快重点乡镇环境空气站和建成区微型空气监测站建设,实现全范围环境空气质量监控。新增65台大气监控设备,纳入全市环境监控平台,扩大工业企业监控范围。市、县两级执法部门先后采购无人机、暗管探测仪、挥发性有机物探测仪、噪声仪等执法装备,加大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排污企业的执法排查力度,有效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下,全市上下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决心,强力治污。
环保、发改、工商、城管、交通、工信、住建、公安、检察院、法院、农牧、商务、安监等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各级党委、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格局……
建攻坚之制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砥砺奋进,硕果累累,我市生态环境总体在持续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环境保护永远没有完成时……
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10项工作目标。
——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清洁取暖体系建设,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深入开展工业燃煤设施拆改,稳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强天然气和外电保障,促进我市能源消费结构日趋科学合理。
——着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冶金、建材等重污染企业产业布局,持续强化“散乱污”企业管控,切实减少结构性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逐步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提高火车运输和多式联运比例,加强车用油品质量监管,加快老旧车淘汰,加强在用机动车监控监管,实施重型车辆油品质量抽检抽测,大力推广电动汽车,优化重型车辆绕城行驶,大幅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加快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完成化工等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鼓励试点开展重点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重点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深入开展工业VOCs治理,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广绿色示范工厂建设和工业领域“以电代煤”,全面建成工业污染物在线监控体系,逐步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转型。
——强化扬尘污染综合整治。组建扬尘污染防治统一组织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各类扬尘管控、城市日常保洁、道路清扫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标准,建立各项工作制度,推动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巩固扬尘污染防治成效。
——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管控。加强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开展住宅小区餐饮油烟治理试点,学习先进地区餐饮油烟治理经验,对饮食服务经营者进行规范管理,对居民小区架设统一油烟收集管道,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强化重点时段污染管控。结合重污染天气管控工作实际,综合考虑季节特征、天气情况等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的客观因素,细化完善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逐行业制订更加科学、精细的实际方案,指导企业科学施工、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强化重点区域污染管控。强化沿太行山污染传输通道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8个产业集聚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沁阳市、博爱县煤场等重点区域整治任务,实施重点突破,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提高精准治污能力。严格落实《焦作市空气质量“一点一策”工作方案》(焦环攻坚办〔2017〕344号),进一步强化监测监控与预报预警能力,继续将其作为精准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抓手。
——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大力宣传贯彻《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高标准完成第二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制订发布《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2020年工作方案》,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焦作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怀川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