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领导督导检查食品安全工作
压实责任 筑牢防线 努力开创新时代安全生产新局面
图片新闻
市领导督导 地质灾害防治和环保管控工作
多措并举加强作风建设
档案见证焦作改革开放四十年
党员带头种艾草 引导村民奔富路
创新党建工作 打造亲民品牌
图片新闻
落实“五项措施” 强化环境攻坚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档案见证焦作改革开放四十年
本报记者 张 蕊 本报通讯员 王雪萍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开栏的话

  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的第11个档案日。为增强公众档案意识,宣传档案工作价值,焦作市档案局与焦作日报社联合开设《兰台拾珠》专栏,自今日起陆续选取我市档案中的部分精华内容进行刊发,以飨读者。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档案见证改革开放”。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经历了将近40年,焦作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焦作改革开放的40年,波澜壮阔,我们只能选择重要节点,用档案来见证。

  吹响改革号角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开始着手对全市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生产进行恢复和调整。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实践,1984年,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印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焦发〔1984〕189号)。《意见》指出,要冲破现行体制中妨碍经济发展的一切旧框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意见》明确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放宽政策,加快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搞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改革任务,拉开了我市改革开放的帷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层面的对外开放逐步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推进,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决定》(焦发〔1991〕29号),指出要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提出“改善环境、发挥优势、外引内联、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发展“三资”企业,发展旅游事业和扩大劳务输出,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对外宣传,为我市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乡镇企业崛起

  20世纪90年代,响应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焦发〔1991〕28号)和《关于在全市农村普遍开展创建小康村活动的意见》(焦发〔1991〕35号),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积极落实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措施,拓宽乡镇企业流通渠道,推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鼓励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乡镇企业逐渐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1994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到我市视察,对我市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高兴地指出,中西部有这样好的典型,我是越看心里越敞亮。同月,我国著名经济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市农村和乡镇企业进行视察后,作出了“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的高度评价。

  由“黑”到“绿”的转变

  20世纪末,随着焦作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全市资源型企业效益开始下滑。为了摆脱因资源枯竭而衰的厄运,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城市转型、制定下发了《关于进行第三次创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焦发〔1999〕41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焦发〔2001〕14号)等一系列文件,探索“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转型之路。我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焦作山水峡谷极品景观,形成了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四大景区和十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2003年,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同年11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署名文章《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河南焦作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介绍焦作经验。随着太极拳年会的举办,“焦作山水”和“太极文化”成为我市两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新时代与新跨越

  2016年,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成立后,提出了“建设创新焦作、富裕焦作、美丽焦作、平安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一方面,带领全市人民学许昌扬州、学深圳杭州、学成都佛山,加快作风转变、转型发展步伐。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焦发〔2017〕3号)、《关于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焦发〔2017〕6号)、《关于创新服务方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焦发〔2017〕7号)、《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焦发〔2018〕7号)等,加快焦作经济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启动了“北山治理”“四城联创”和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建设等工作,加快补齐城建短板、民生短板,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提升城市的品质、形象和美誉度,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全面推进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以档案见证,用事实说话。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40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充满了变革、激情和力量。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焦作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