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认真开展“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把焦作建设成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
明确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要实现“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结合焦作实际,我们要以“五个振兴”为目标,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打好特色牌。乡村振兴,一定要有特色产业作支撑。要因地制宜,厚植优势,把厚重的太极拳、四大怀药、胶胎瓷、煤文化和历史名人等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和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优势。要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基地车间化、农民工人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像成都那样,注重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形成“乡村里的都市”发展格局。
唱好融合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规划,完善现代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多规合一、有机衔接的全域规划体系。要产业融合,城乡功能布局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要城乡联动协作,集中人力、财力等资源干大事、成大业。要切实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水平,提高中心城区对市域农村的辐射带动融合能力。要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交通、产业、人才、信息等资源向乡村辐射延伸。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田园综合体。党的十九大强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平台,通过实施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带动乡村振兴。成都市打造城市的中心公园,构建“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形态,塑造“城在田中、林在园中”的美景,充分展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真正把农村打造成世界级的公园。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山西的司徒小镇和我市的孟州莫沟村、温县陈家沟村等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也为我们进一步搞好乡村发展和振兴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必须认真研究,不断推进,取得更大实效。
走乡村文化兴盛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一方面,要政府主导,加强乡村文化事业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和服务,满足群众经常、就近、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搞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的产业优势。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到“四个优先”,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要更加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方式,推进乡村宜居宜业,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