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修武县召开的总商会年会暨企业家暖心工程工作会议,大家有两个“没想到”。
首先,是企业家们“没想到”。
荣盛康旅云台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保森早早到了会场,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名字和其他企业家的名字居然都在主席台第一排,而县领导的名字都在第二排。企业家坐前排,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其次,是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没想到。
在县领导为2017年度商会“千年古县·光彩之星”颁奖后,县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李卫超提出,他代表修武县企业家要颁个奖——企业“首席服务员”!
李卫超动情地说,这个奖,是大家伙儿商量好的,就是想表达一下企业的心声。修武县党员干部为企业发展倾力服务,“两不见面”就是修武服务企业的金字招牌!像今天,企业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就是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和纳税人的肯定,就是尊商、亲商、富商、安商的具体体现。
“两不见面”:
政府多服务 企业少跑腿
什么是“两不见面”?
企业项目落地时,需要与群众打交道的如征地、用工等问题,由服务人员解决。
企业建设、经营时,需要与政府职能部门接触的如备案、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也由服务人员协调办理。
这样,企业避免了“两头跑”“多头跑”,可以一门心思抓生产经营、抓企业发展。
谁来服务?
“三位一体”。对全县重点企业(项目),每家明确一名科级干部、一名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名县级干部共同联系分包,一对一、点对点服务。这样的联系分包企业(项目)机制,保证了企业的事有人问、有人管。需要重点协调的融资、要素保障等“高大难”问题,半月一次的“五大领域”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一次的企业难题隐患调度会统筹解决。
服务水平和效果咋保证?
从工作层面,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每季度对“三位一体”服务企业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报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同时,发给各相关县直单位,加压传导,相互促进提升。
从社会层面,谋划了“企业问政大评议”活动,由企业现场打分,对涉企服务部门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现场集中评议,差评的部门要被约谈问责。
企业对“两不见面”齐齐点赞。
河南城盾城市地下管廊智能盾构机项目去年年底落户修武,该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人员帮助企业办好了所有证件,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不用我们跑手续,县里帮我们全办好了,真是上帝的待遇啊!”
在荣盛康旅云台古镇(一期)项目工地,记者看到指挥部墙上有一张联系分包卡,清楚地写着“三位一体”县级干部、责任单位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云台古镇项目经理冯云飞告诉记者:“每个项目都有一张责任清单,标明哪些可以自行上网办理,哪些可以委托分包责任人办理,哪些需要企业到部门办理,甚至企业需要填写的申办表,都是分包责任人模拟填好后,让企业誊抄。过去填表,不是这格式不对,就是那名称不对,填一张表要跑好几次,现在都是一遍过,这样周到细致的服务,我们真是打心眼里欢迎!”
企业家为大:
走进你心里 服务到身边
企业家为大,企业的事是最紧要的事。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全县形成了浓厚的爱商、亲商氛围,一个个难题得到解决。
“办法永远在现场”是修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郜方正一贯坚持的工作理念,每个项目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云台古镇项目是县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郜方正每天至少去一趟,看进度,解难题。每周,他都带领住建、规划、电力等部门现场办公,解决各类项目建设难题。在他的主导下,县政府在云台古镇项目现场建立起项目服务站,确保问题现场协调,难题当天解决。
修武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群生是重点企业“三位一体”联系县级领导,作为河南升华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端铝压延项目的“服务员”,当他得知项目急需2000万元流动资金后,及时联系县金融办和农商行,现场组织政银企对接,实现了企业与银行的有效对接。自项目开工以来,刘群生先后协调项目占地、用工、用电等各类难题30余个,该项目去年7月份开工建设,今年2月份一条生产线就实现了投产。
“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服务企业必须要有‘马上就办’的精神和作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李晓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中民筑友、星凯电气等项目因电力线杆影响项目建设,他及时协调电力部门实施了搬迁;得知鑫宇光、奥润食品缺少技术工人,他先后组织举办了4场用工招聘会,并与焦作职业技术学校对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向企业输送610个职工和技术人员。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
华芳公司总部核定的职工住房公积金标准和县公积金核定的标准不一样,联系分包单位县财政局积极对接商谈,最大限度争取政策空间,确定了最低缴纳额度和最佳缴纳方式,减轻了企业压力。
县重点项目金水云大飞地产业园4家电子企业总平面图不符合规划要求,联系单位集聚区及时汇报,县领导专门召集项目方、集聚区和规划局研究,确定解决方案,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维科重工拥有20多项专利、近10项科技成果,如何把这些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县商工委、科技局、产业集聚区积极帮助企业作好研发中心和高新企业申报。
2017年汛期,协力铝业厂区进水,直接损失80余万元,联系单位县安监局一次次到民政局、水利局、商工委为企业争取补偿。企业负责人感动地说:“尽管没有争取到政策补贴,但有你们这样的服务,我们比得了补贴还温暖啊!”
今年6月4日,湖北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商会常务副会长、楚天激光集团董事长孙文一行来修武考察,听说了“两不见面”机制后,他每到一处都暗暗印证,结果听到和看到的是一致的。他感慨地说:“我走过十几个国家和国内50多个城市,唯独在修武,找到了家的感觉。”
暖心工程:
情暖企业心 共赢铸品牌
“两不见面”是该县企业家暖心工程的核心内容。2016年8月,修武县推出了企业家暖心工程,努力打造全省最优的企业发展环境。如今,“两不见面”的更多内涵在不断延伸。
荣誉市民、功臣企业家、科技带头人……6项企业荣誉,让企业家在修武投资更有尊严。
为企业家量身定制“云台绿卡”、健康体检、强化学习培训和安排子女就学……11项暖心“礼包”,让企业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自“暖心工程”实施以来,修武县征集企业(项目)难题隐患265个,已解决215个;先后为14家企业贷款提供担保7070万元,通过企业周转基金平台,为18家企业发放过桥资金1.51亿元,协调各金融机构对县域141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31亿元;先后组织92名企业家赴青岛、浙江大学进行考察培训,发放“云台绿卡”83本,安排企业家子女就学30名,组织免费健康体检72人次,并对12名功臣企业家、20名突出贡献企业家先进事迹进行媒体报道宣传。
倾心倾力服务企业,带来企业和党委、政府的双赢。
一个个“修武速度”见证发展:
总投资20亿元的云台古镇项目,项目从洽谈到破土动工,只用了短短65天。
总投资5亿元的中民筑友绿色建筑科技园项目,2017年9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底将投产。
今年1~4月份,该县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34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8.68%,在焦作市重点项目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
企业以商招商效果明显。两年多来,企业共招来工业项目8个,总投资30.8亿元。同时,企业家也积极回馈社会,2016年以来,18家企业出资19.3万元资助51名学生。39家企业与24个贫困村结对,捐钱捐物合计87.4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31个,实际就业331个。
郭鹏说,企业颁的“首席服务员”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是颁给全体修武县党员干部的。通过这个事,我深深感受到市委“转变作风促发展”活动意义重大,正当其时。通过服务企业,我们把“两不见面”服务企业机制打造成了修武的金字招牌,我们有信心把政府和企业的“亲清”关系,打造成一个制度化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