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玮萱)看文物、玩魔墙、搓红绳、在鸭蛋上玩创意绘画……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后,有近1000名市民在市博物馆里过佳节。
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弘扬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市博物馆组织了“我们一起过端午”文化主题活动。
6月18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采访,看到许多市民对着馆内每件珍藏文物不断赞叹,许多小朋友围在魔墙前触摸3D视频,全方位观看文物。最吸引小朋友的当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端午节亲子活动”。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许多小朋友们认识了爱国诗人屈原,并了解到包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等活动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人物。随后,小朋友们被分为若干小组,开始在鸭蛋上进行创意绘画。他们有的画小狗、鲤鱼、稻草人等,画面栩栩如生。活动最后,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将五色线分发给了家长,由家长亲手为孩子拴上五色线,寓意驱邪避瘟、祈福纳吉。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过节来市博物馆参观,在开心快乐中体验传统文化,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据了解,近年来,逢年过节组织文化活动,吸引市民来市博物馆过节,已成为市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得知,2018年我市将继续统筹协调博物馆建设,着力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关键年。今年,我市将开展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及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评,推进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水平提升。还将积极探索全市博物馆、收藏机构间合作体系与模式,实现文物资源的合理配制与合理利用,研究文物资源共享与传播的新方法与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