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19时30分,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厅内兰香幽然。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戴菲,开始了自己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节奏轻快的《水草舞》是她少年时常弹的曲子。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是她首获钢琴大奖时所弹曲目。钢琴协奏曲《黄河》,是她第一次在国外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时的“重头戏”,每一个音符都饱含了她对祖国的热爱。
琴声或悠扬,或激昂,在戴菲与听众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戴菲用钢琴讲述故事,故事中的风景感染了每位听众。
戴菲5岁学习钢琴,18岁才爱上钢琴。她如此评价自己13年来的练琴心路:13年里,她每天练琴4个小时以上,敲打琴键时就像在用指头运输一块沉重的砖头。钢琴是她形影不离的朋友,却不是她玩耍时的好伙伴。然而,假如有一天生病了,她停止了练琴,心中就像是失去了一位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连病情也会推迟几天才好。
如今,戴菲已与钢琴相伴32载,在学习钢琴演奏的道路上,她从未懈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引用了著名钢琴家哈农的一句名言:“让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去听懂你的音乐,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1999年,戴菲进入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学习,师从当时刚从俄罗斯回国教学的潘伟老师。在众多“钢琴王子”“钢琴公主”里,戴菲并不出众。可潘伟老师注意到了她,鼓励她在钢琴学业上不断深造。入学第二年,戴菲18岁,在潘伟老师的激励下,她参加了“英昌杯”河南省钢琴大赛,弹奏肖邦《第一叙事曲》,拔得头筹。
随后,戴菲又有了自己的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
“从那时起,我爱上了钢琴。但更令我终生铭记的是,潘伟老师因材施教、传播钢琴艺术的精神。作为一名专业的钢琴演奏者,不仅要自己弹好琴,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让更多的人爱上钢琴,从中找到生活之美。”戴菲说。
也正是从那时起,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了解钢琴艺术,成为戴菲最大的音乐理想。
2007年,戴菲进入河南理工大学音乐系工作。在学校,每天她都要上8个小时的钢琴课,每年她都会组织多次校内钢琴音乐汇报会。这些事情没有人要求她做,但为了心中理想,她一直乐此不疲。
2008年至今,戴菲年年都会收获各类国家级或省级钢琴演奏比赛大奖。在不断提升演奏水平的同时,她不遗余力地把钢琴艺术的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继今年6月19日戴菲钢琴独奏音乐会后,6月22日,戴菲·钢琴室内教学汇报音乐会启幕。在戴菲的力邀下,我市知名的钢琴、二胡、琵琶、古筝、非洲鼓等演奏名家齐聚一堂。当钢琴与多种乐器合奏出动听的音乐,现场听众无不叫绝。
在钢琴室内教学汇报音乐会上,戴菲领着一位学钢琴的6岁孩子上台。孩子说:“钢琴是我的小伙伴,开心时它陪我开心,不开心时它给我解闷。”
戴菲接着说:“一场音乐会可能不会让你爱上钢琴,但只要你热爱生活,就会爱上钢琴。”
采访时,记者得知,为了组织好这些活动,她在8小时工作之余,再为自己加码“8小时”。弹琴、背谱、联络人……更可贵的是,由戴菲组织的众多音乐会都是免费的。戴菲希望,搭建更广平台,与更多人分享音乐之美。
2016年8月,戴菲得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昆特兰理工大学音乐系学习,并在加拿大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在确定演奏曲目时,导师简·海耶担心钢琴协奏曲《黄河》加拿大听众不理解,建议她取掉。可戴菲坚持要弹,她说这首曲子里是她满满的思乡情结。
一曲终了,台下加拿大听众掌声不息。走出音乐厅时,他们纷纷向戴菲竖起了大拇指。
回国后,有许多人问她“你为何不留在加拿大”。戴菲说:“因为这里更需要我,有更懂我的老师、学生们,还有一群愿同我一道创造音乐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