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邮宣)6月24日,中国邮政发行《清正廉洁(一)》特种邮票1套4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不贪为宝”“羊续悬鱼”“两袖清风”“立檄拒礼”,全套邮票面值为4.80元。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清正廉洁是百姓对为官者的最大期盼。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开展廉政建设,尤其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不贪为宝”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子罕是宋国的贤臣,位列六卿之一。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并正告献宝人:“你以精美玉石为宝贵的东西,我却把不贪这种品质视若珍宝。如果我收了此玉,你失了宝,我也失去了心爱之物。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
“羊续悬鱼”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羊续,东汉时期曾任南阳太守。南阳郡是大郡,羊续作为封疆大吏位高权重。当时,有下属府丞进鲜活鱼给羊续,他却把鱼悬挂于厅堂之上。府丞再送鱼时,羊续把所挂的鱼拿出来教育他,以示拒绝馈赠。
“两袖清风”的故事发生在明中期。于谦是堪称民族英雄的明代名臣,《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有一年,他进京朝会面圣述职,被别人劝诫诱导,一定要巴结阉党权贵才是做官的捷径。于谦当面拂袖离去,并在《入京》诗中写下“清风两袖朝天去”的著名诗句,后人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
“立檄拒礼”的故事发生在清早期。于成龙是清代初年的名臣。在他为官的24年中,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某年中秋,于成龙管辖下的大名县县令曾私下送来一份厚礼,于成龙不仅当场严词拒绝,更是张榜颁发了一份《严禁馈赠檄》,厉令所属官员一律不准送礼行贿,如再有犯者绝不宽恕。
邮票设计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著名画家胡博综,邮票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生动还原了四个典故的历史场景。邮票由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胶版印制。
图为《清正廉洁(一)》特种邮票票样。 (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