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近日,市总工会印发《焦作市劳模 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劳模、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这次行动的目标任务是:全市各级工会要发挥本地本系统劳模、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和大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在项目带动、产业拉动、人才培养、创新驱动能力方面的优势,整合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资源,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采取志愿服务、无偿援助或产业项目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深入开展“6+1专项行动”,努力在智力扶贫、结对扶贫上有积极成果,在就业扶贫、技能扶贫上有明显成效,在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上有实质突破,在集体扶贫专项行动上有强势拉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示范点,唱响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品牌,推动我市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开展劳模技能扶贫行动。积极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行业方面的技术专家型劳模先进人物,围绕锻造“科技扶贫钥匙”,开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推广先进技术,努力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脱困“造血”能力。组织劳模大工匠、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二是开展劳模产业扶贫行动。围绕产业扶贫,着力打造劳模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动员劳模先进人物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农”产业田园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化集约化种植养殖步伐,走出一条“劳模创办产业基地、基地带动群众脱贫”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三是开展劳模项目扶贫行动。利用企业家劳模先进人物的先进理念和项目优势,动员和支持他们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和区位特点,在当地立项投资办企业,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通过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回购等办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通过小额借款、无息贷款、小额贷款贴息等方式,开展创业扶持项目,支持群众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纳和带动贫困群众就业。
四是开展劳模就业扶贫行动。围绕就业扶贫,动员企业家劳模先进人物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通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等形式,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充分发挥各级工会职业介绍机构和帮扶中心就业服务窗口作用,打造“订单培训——精准输出”模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劳模先进人物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等方面的高信任度,以区域为单位组织贫困家庭的劳动力集体外出务工就业。积极参与国家“雨露计划”,利用各级工会及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等先进集体培训学校、培训基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
五是开展劳模结对扶贫行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掌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诉求,坚持因户施策、精准扶贫,指导各级劳模先进人物与贫困户制订帮扶规划,提出结对帮扶意见,逐户建档立卡,纳入地方扶贫信息系统管理。
六是开展劳模智力扶贫行动。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帮扶脱贫志愿服务队,对贫困家庭进行智力扶贫,通过劳模现身说法,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
七是开展先进集体扶贫专项行动。劳模助力脱贫攻坚,既要充分发挥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个体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式扶贫,又要重视发挥各级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工人先锋号、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的整体优势和团队作用,以密集的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对脱贫攻坚产生强势拉动。
该方案要求,全市劳模、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在市总工会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各县(市)区、市各产业和市属基层工会要建立督导机制,强化跟踪问效。要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定期检查、督导所属基层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单位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市总工会将定期宣传、推广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还将表彰一批焦作市劳模、五一劳动奖助力扶贫攻坚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