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成都佛山 促转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年之变开天府
一座高标准建设的海绵城市
图片新闻
可以行车的地下综合管廊
图片新闻
阅读关键词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高标准建设的海绵城市
本报记者 郭树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成都从打造绿色海绵、灰色海绵、蓝色海绵“三大海绵之城”入手,致力于建设“自然吐纳蕴天府,集水养城润蜀都”的具有成都特色的海绵城市。

  绿色海绵指“筑基地”,即构建市域范围内的河湖湿地系统,恢复自然的绿色海绵生态功能;灰色海绵指“构系统”,即打造完善的城区涉水系统,构建人工海绵环境;蓝色海绵指“明管控”,即划分城区海绵管控单元,对道路、绿地、水体明确管控要求,出台科学的小海绵管理政策法规,保护城区现有海绵体。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和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建设标准和现状,制定分片目标并落实到排水分区。其中,中心城区近期20%、远期75%的建成区面积,要实现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即利用70%的降雨量。同时,该市按照生态基底、中心城区、天府新区系统性建设的规划,通过打造海绵乐园、构建市域海绵骨架、治理海绵通道等措施,恢复和保护“两山”(龙门山、龙泉山)、自然坑塘、湖泊湿地和自然河道,巩固自然生态基底。该市的中心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完善水网建设、治理黑臭水体、消纳自然雨水等措施,综合解决城市给排水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