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双拥工作如何创新?市民政局结合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探索出了“四部”推进工作法,将我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向更高层次。
当好双拥工作的“政治部”。我市将双拥创建一并纳入“四城联创”总体部署,用创建活动促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在人员分流、就业安置、战备训练保障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军队改革,服务战备训练,凡涉及部队改革建设事宜,一切从快从优,一切为部队让路。同时,积极推进村(社区)、乡镇(办事处)、县(市)与部队互结对子,全市400多个单位与部队签订了共建协议,实现了双拥活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楼院、进超市等。
当好军民融合的“发展部”。我市积极助推“信息化军营”升级,将驻焦部队信息化建设纳入数字化城市系统,建成了集国防动员网、公安指挥网、数字城管网和移动通信网“四网合一”的军地联合智慧指挥中心,实现了军地“一体化”联合指挥。为努力贯通市场与战场,我市实施了平原光电公司光学仪器制造等优秀军工企业“军转民”项目,建成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军用轮胎等高端制造企业“民参军”项目。在深化人才资源融合方面,我市推动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与部队签订培养协议,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市注重满足军事需求,把营区建设纳入城乡规划,为部队营房建设提供用地,新改建公路全面链接军事功能。
当好部队官兵的“后援部”。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先培训后安置、按成绩定位置”的安置模式,打造了军转干部安置前适应性培训的“焦作样本”。建立了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三属”等抚恤补助标准逐年增长机制,扎实开展了“三访三送”活动。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就近入学、随父母调动转学等方面积极为部队官兵提供便利,无条件接收移防调动军人子女。
当好国防教育的“宣传部”。我市坚持从娃娃抓起,将国防和双拥教育列入各类学校教学计划,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开辟了双拥经验交流专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及时反映双拥动态。我市加强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建成了省级以上教育基地5家,烈士陵园全部完成改造。同时,举办了一系列双拥文艺活动,表彰了一批“好军嫂”“巾帼拥军先进个人”“兵妈妈”“优秀退伍军人”“优秀军转干部”等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