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市中医院第八届“冬病夏治”节正式拉开帷幕,冬病夏治传统项目三伏贴第一贴火爆开贴。此贴为伏前贴,主要为了增强冬病夏治的疗效。贴敷当日,我市市民就像赶庙会一样,掀起了一股冬病夏治的热潮,在医院上演了“冬病夏治争敷三伏贴”的场面。
贴心服务赢得市民称赞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就近贴敷,在本届“冬病夏治”节上,市中医院依然延续了以往在解放路和人民路两个院区同时举办的模式。
“市中医院人民路院区冬病夏治节开幕啦”,走进市中医院人民路院区,门诊楼前挂的大条幅格外醒目。该院区除了综合内科、脑病科、康复科、急诊科、儿科外,刚成立不久的肝胆脾胃科首次加入到冬病夏治活动中来。
与人民路院区相比,解放路院区参与的科室也不少,心内科、血液肿瘤科、呼吸肾病内分泌科、康复科、消化内科、儿科、妇产科、骨伤科,这些科室均在该院的安排下,在院外场地搭起帐篷、摆上桌椅,接待前来贴敷的市民。答疑解惑、把脉问诊、辨证分型、登记发号……呼吸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张春雷、康复科主任杨明军、儿科主任杨定宪等科室主任带着医务人员在冬病夏治咨询台前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体质辨证施治,配以不同的穴位敷贴方案,然后将市民分流到不同的科室进行贴敷。考虑到个人隐私,每个科室都设立男、女两个贴敷点。
记者注意到,与往届“冬病夏治”节不同的是,该院不少科室在为市民提供三伏贴服务时,还为参加冬病夏治的市民提供义诊服务。此外,该院一些科室为了扩大科室影响力,还向市民推出一系列贴心周到的特色服务。比如,解放路院区呼吸肾病内分泌科为市民发放扇子,并为市民提供矿泉水;康复科为市民免费提供杯子,人民路院区综合内科为市民准备特制的驱蚊包等。这些细小改变,赢得了市民的一致称赞。
新老“粉丝”一起赶场
用笔给患者精确地标明穴位,然后对准穴位逐一贴好。在贴敷点,该院医务人员动作娴熟地为患者贴上三伏贴。尽管花费时间不长,但“排长龙”等贴敷的场景随处可见……
“我患有哮喘病,以前一到冬天就会犯病,年年住院治疗,不但花钱多,还受了不少罪。后来,我在市中医院贴了两年三伏贴,这两年基本上没犯过病,效果真不错。”在解放路院区,刚完成贴敷的毋大妈今年不但坚持贴敷,还动员儿女们过来贴敷。
在人民路院区,像毋大妈一样的“粉丝”也有不少,周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有胃寒的老毛病,一到冬天,就得戴口罩,一不小心吸进冷空气,就会难受半天。自有了这毛病后,她冬季不敢吃水果,一旦吃到凉水果或饭菜,都会感到十分难受。后来,在儿子的推荐下,去年夏天贴了三伏贴后,她安然度过了冬天。
除了老人外,孩子也是贴敷的“主力军”。不少孩子冬季容易感冒、咳嗽等,通过贴三伏贴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孩子冬天很少感冒、咳嗽了。
据张春雷主任介绍,冬季易发、复发疾病的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此时用药治疗如同“逆水行舟”,治疗比较困难。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此,在夏季治疗冬病如同“顺风使帆”,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正是因为冬病夏治有着显著的效果,在该院,随处可见前来赶场贴敷的“粉丝”。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为市民贴敷三伏贴的医务人员,身上也贴着三伏贴。
三伏贴不可盲目跟“贴”
对于冬病夏治,该院不少医生用“趁火打劫”来比喻。趁火打劫和乘人之危一样,是从他人的危急、困难、灾难中获取利益,是贬义词,但是用于治病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徐大椿在《用药如用兵》中就表达了“病势正在衰退,必须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从而摧毁敌人巢穴”的意思。
但是,冬病夏治绝非万能灵药,主要针对虚寒体质的人群,而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像孕妇、糖尿病患者、热病患者(如正在发烧)、高血压患者均不应敷贴,1岁以下幼儿不能敷贴。
“对于每位病人是否适合中药敷贴治疗、应该怎样选择敷贴疗法、选择哪种敷贴治疗,应先由专家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再进行辨证施贴。冬病夏治从敷贴组方到制作非常讲究,不是任何人都能开展的,请市民选择具备资质的中医院或中医科进行敷贴。”该院一名工作人员说。
有不少市民没能赶上首日敷贴,对此,该院医生表示,今年冬病夏治时间:伏前加强:7月7日~7月16日,初伏:7月17日~7月26日,中伏:7月27日~8月5日,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末伏:8月16日~8月25日。对于错过第一贴的市民不用担心,赶上初伏贴敷仍有效果。
图① 市中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义诊咨询活动现场。
图② 医护人员在精心准备膏药。
图③ 医生在为小患者寻找穴位。
图④ 医护人员将秘制的中药放进药膏中。
图⑤ 医生细心地为患者贴敷膏药。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