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静 实习生 刘 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人才是强国之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焦作技师学院的立足之本。该学院自1958年创办以来,始终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主动适应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目前,该学院有教职工350多名、在校学生近8000人,开设了数控加工、激光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化工工艺、美容美发、幼教、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和烹饪等29个专业(工种),是焦作地区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多、培养层次最高、办学实力最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究竟什么才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当前,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被视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如何才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校内,该学院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实习需求。在校外,该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以实际工作为背景,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了“学”与“用”的转换。
同时,该学院科学地把软硬件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采取“理论+实践”“工作+学习”的模式,实现由理实一体化向工学一体化的转变。
为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要求,该学院大力加强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注重发挥工学一体化办学优势,聚合省内现代装备、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资源优势,密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不断推进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建设,购置最新、最先进的实训试验设备,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该学院校外挂牌实训基地13家,合作的优质企业60多家,由企业通过不同形式资助学院建立的实训车间有5个,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培养实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该学院举办了幼儿教育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以及各系学生操作技能比赛,如机械工程一系师生创意制作作品展示、机械工程二系汽修专业螺纹安装技能竞赛、电气工程系创意作品竞赛、化学工程系管道制作竞赛、信息工程系广告设计制作竞赛和经贸系烹饪操作技能竞赛等。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唯一标准,该学院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因此要求技术人才逐渐走向‘高精’模式,实现高品质和高技能。作为职业院校特别是技工院校,就是要弘扬工匠精神,坚持就业导向,发挥办学优势,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焦作技师学院院长殷东兴说。
自2017年以来,该学院师生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5个一等奖、2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其中机械工程一系教师郭军利、牛亚军、徐宝磊分别获得数车、数铣和普车项目比赛一等奖,学生马世浦获得数车项目比赛一等奖;机械工程二系教师贺巍获得汽车空调项目比赛一等奖。
一个个荣誉既展现了该学院师生深厚的专业底蕴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又展示了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飞速发展。相信从该学院走出的一批批优秀的技能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焦作、服务河南、服务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