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马村区教育局: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学上
河南理工大学志愿者 走进东韩王村开展扶贫调研
图片新闻
焦作一中学生焦景辉获得金牌
影视课程与审美教育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启动
信息播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村区教育局: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学上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核心提示】: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学”,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当前教育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

  马村区农村学校多,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学上,一直是马村区教育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解决“因学致贫”问题,做到精准扶贫、应助尽助,马村区教育局深入落实扶贫政策,近3年来,全区共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49人次,落实各项资助资金180.78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1215人次,签订合同金额872.11万元;为100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学生饮用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学校硬件设施,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

  那么,该区是如何落实扶贫政策、实现精准帮扶的呢?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本报记者 李文静

  创新宣传形式 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

  “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上学有资助。幼儿三岁进学前,一年一千四百元。义务教育学段长,多种政策帮你忙……”在马村区说起教育扶贫政策,很多贫困户对《教育扶贫歌》耳熟能详。不仅如此,在一些贫困户家中的水杯上、墙面上,随处可见教育扶贫政策的内容。

  这些只是马村区教育局创新宣传形式、深入宣传扶贫政策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该区教育局印发《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折页》《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一封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等纸质宣传材料近5万份;编制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教育扶贫歌》,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流传的基础上,印制在学生水杯上,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赠送500余个。

  同时,该区教育局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家长、家长帮亲朋好友、亲友向左邻右舍辐射为目标,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扩大政策宣传辐射面;先后3次组织各学校、幼儿园按照招生范围挨门逐户宣传,做到家长对教育资助政策知晓全覆盖;在各项资助金发放时,详细告知学生家长应该享受的资助项目和金额。

  实施“一对一”帮扶 精准施策应助尽助

  最近一年,家住马村区马界村的廉政家中有一位常客,她就是焦作六中教导处副主任、初三年级组组长、党员李艳粉。

  去年,该区教育局建立党员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深度结对子帮扶机制。作为结对帮扶对象,李艳粉每月都会带着食品、生活用品到廉政家里坐坐,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在李艳粉的帮扶下,廉政的学习进步了、性格开朗了,初三时成绩已经稳居班级前列。

  据该区教育局资助中心负责人介绍,按照结对帮扶政策要求,每学期每位党员要确保两次以上到帮扶对象家中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对帮扶学生进行定期谈心、辅导,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无障碍。

  为了做到精准施策、应助尽助。该区先后3次组织全区中小学对64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读情况及享受政策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活动,实行“比对+排查”工作法,即坚持学籍系统与扶贫信息系统每学期比对一次;组织辖区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以班为单位,对新学期入学的学生进行逐生排查。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学校随时做好动态调整工作,做到应助尽助。

  近3年来,全区共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49人次,落实各项资助资金180.78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1215人次,签订合同金额872.11万元;为100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学生饮用奶。

  实现“三个确保”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只有确保硬件设施到位、师资力量强大,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实现教育扶贫目标。”马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和继光说。

  近年来,马村区共投入9000余万元实施异地建新校(新幼儿园)、城区学校(幼儿园)提质扩容、学校标准化、乡村学校寄宿制、教育信息化升级、改扩建幼儿园“六大教育工程”,为教育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该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级验收后,全区办学条件全面改善。高标准新建、改扩建田门社区等3所幼儿园,可满足660名农村幼儿就近入园。新建改扩建焦作九中等4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宿舍楼、食堂,满足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让高素质人才投身乡村教育,该区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新招教师主要补充乡村学校;落实全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乡村教师支教计划;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向偏远乡村教师倾斜。2017年,该区共有29名校级领导、42名教师进行了交流轮岗。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实施乡村教师津贴政策(标准为:一类乡村学校每人每月80元,二类乡村学校每人每月130元,随工资每月发放)。2017年,该区发放乡村教师补贴近60万元;救助大病教师9人,共计90000元;投资70万余元改造乡村教师宿舍60间,解决120名教师的住宿问题。

  此外,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优质教育体系,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推进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将继续扛起教育扶贫的责任,知责担责尽责,努力为全区教育脱贫攻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和继光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