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亚洲最宽的无背索斜塔斜拉结构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贾鲁河大桥,一度被称为郑州新地标。耗时近三年,耗资上亿元,今年3月下旬才通车的“明星桥”,刚使用四个月,桥面就出现了大量破损和裂缝,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石子下面的钢板,不得不进行翻修作业。令人吃惊的是,该大桥尚未通过验收。
(据中国之声)
不用说,这又是一起“豆腐渣工程”——公众的第一感觉,大抵如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开工建设的桥梁达1万多座,建设速度和规模世所罕见。其中,不乏竣工后便不断修修补补的隐患大桥,很多还陷入了“屡坏屡修、屡修屡坏”的怪圈,大桥桥墩用垃圾填充、裂缝用胶水修补之类丑闻,也时常被媒体曝光。
贾鲁河大桥刚投入使用就破损,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桥梁承建方回应:问题出在管理上,有关部门在大桥尚未完成验收时就提前通车,超限车辆的频繁驶入导致桥面破损。这只是桥梁承建方的自说自话,并没经过任何独立第三方调查,工程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按照一般经验,建桥者主动承认桥梁质量有问题,通常是很难的,车辆超载是最常见的“背锅侠”。其实,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桥梁本身存在质量隐患,恐怕才是问题频发的主因。
不管贾鲁河大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有关部门没验收便通车的做法是违法的。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这不仅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也是众人皆知的基本常识。以“方便居民出行、缓解通行压力”为由,没验收先通车好像挺人性,可有没有想过,这会将过桥民众置于怎样的风险隐患之下?更何况,有关部门怎可无视法律规定带头违法?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大桥没验收便通车的做法,并非个案。之前媒体还报道过,江西的鹰潭大桥,通车20年却未验收的奇葩案例。如果说,有质量问题的桥梁是“豆腐渣工程”,那么,没验收便通车的管理,无疑是“豆腐渣管理”。“豆腐渣工程”需要严惩,“豆腐渣管理”更要严查。因为,很多害人的“豆腐渣工程”,源头就在“豆腐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