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更是残疾人中的实干家,急残疾人之所急、想残疾人之所想、办残疾人之所盼、解残疾人之所困。多年来,他殚精竭虑地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残疾人朋友亲切地称他为“好帮手”和“贴心人”。他,就是马村区残联副理事长任东红。
今年49岁的任东红,自己也是一名残疾人。30多年前,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如今走起路来仍一瘸一拐。但他帮助残疾人的脚步,永不停歇。
了解残疾人的所期所盼,帮助贫困残疾家庭脱贫,是任东红不懈的追求。今年3月,马村区残联成立扶贫服务工作队,对辖区贫困残疾人实施精准扶贫。任东红争当扶贫服务工作队队长。
马村区共有64个行政村,694名贫困残疾人,且大多生活在偏远农村。怎样能让每一个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家庭脱贫,让每一位残疾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任东红常常为此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尽管道路崎岖,但任东红总是身先士卒,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访。随行人员劝他歇歇,他总是摆摆手,“所有人都可以休息,但是我不能休息;所有人都可以不去,但是我不能不去。”任东红恨不得每天多走一个村庄,多帮助一名残疾人。
走访期间,任东红挨家挨户详细了解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员情况、生活状况以及经济来源等。每走访一户,他总是先直奔厕所,看看是不是需要改造、有没有安装无障碍设施等,并认真记录残疾家庭的需求,根据每户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帮扶计划,为今后的帮扶工作夯实基础,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多年的疾病导致任东红行走时步履蹒跚,异常艰难。“病痛虽然让我行走不便,但阻挡不了我人生前行的步伐。”一周走访3个村,每天徒步10公里,对于任东红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炎炎夏日,在帮扶对象家里走访结束的任东红,嗓子直冒烟,主人端来一碗凉开水,他虽然想喝,但还是婉言谢绝了。“真想喝人家一口水,但咱不能喝啊。”走出帮扶对象家后,任东红对随行人员说。
“残疾人行动困难,经济拮据,尽量让他们少花钱、不花钱,少走路、不走路,咱要把服务主动送上门,为他们省去办事的路费,把问题解决在家中,把温暖送到他们心里。”平日里,任东红常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常怀一颗爱民之心,对自己也是这样严格要求的。
有一次,一位残疾人家属前来咨询残疾证办理程序。得知其丈夫因工伤导致身体高位截瘫,此时正被人抬着担架出门作鉴定时,任东红坐不住了,立即跟随这位家属,登门帮助办理残疾证。
任东红一口气上到了六楼,走进这位残疾人家里,他强忍着病痛,不仅为其办理了相关手续,还对其家庭状况作了详细记录。随后,任东红告知办证员:“凡是遇到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需要办理残疾证的,一律提供上门服务,免费办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更改。
今年3月以来,任东红走访了辖区28个村庄,解决了20多名精神疾病患者的免费托养问题,使8名偏瘫病人得到免费康复训练,完成了21个无障碍改造项目,为多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
“他水也不喝一口,饭也不吃一口,风里来雨里去,在村里一瘸一拐地走着,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群众心中,任东红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走遍辖区贫困残疾人家庭,服务好广大残疾人,是我的工作目标。”任东红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被任东红的事迹所感动。在他心中,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对残疾人事业满腔热忱,用朴实的言行,为广大残疾人带来了更多阳光般的温暖和希望,赢得了残疾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