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页的作业,都是白纸黑字,关键还都是繁体字……”近日,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大一学生刘天逸,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引起网友热评。对刘天逸手抄10万字繁体字课文这个行为,不少人表示:“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布置抄写这种俗套的作业。”“真的是神一样的老师啊!还让学生手抄繁体字?”“我就想问问抄写的同学,手累吗?”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少杰1:网络时代,要想认识、理解繁体字并非难事,但问题的关键是仅了解繁体字的字面意思远远不够,作为中国人还应该了解繁体字代表的文化符号。对此,手抄繁体字课文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应该循序渐进做这件事。
@露丝独特: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比一般人多了解、多研究繁体字,这是他们分内之事。所以,老师让学生抄写繁体字课文,不仅无可厚非,还值得肯定。
@雄观漫道真如铁: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多抄写繁体字很有必要,这就像学语文需要多理解成语一样,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便能成为学生的文化积淀。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付出总有收获,手抄繁体字课文或许本身意义不大,但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专注力。
@春州芳甸:手抄繁体字课文可以提高专注力。现在,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几乎人人手机不离手。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可谓用心良苦。
@提恩畅: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孕育着民族的文脉。手抄繁体字课文看起来有些不合时宜,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文化的种子在心田扎根。
@云盅慢步:手抄繁体字课文并不是落伍与守旧,而是让传统文化深植学生脑海、灵魂的一种必要形式。我认为,手抄繁体字课文能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细数青山望蓬莱:虽然我们日常使用简体字,但也要了解繁体字。繁体字是中华文字宝库里的瑰宝,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多接触、多学习。我认为,普通人可以不书写繁体字,但应该认识繁体字,这是一种学习能力。
@深海林森景幽幽:手抄繁体字课文,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但老师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不要让其成为学生的负担。
@zjtlove:学生抄繁体字课文,有助于加深对繁体字乃至中华文化的理解,这种“笨办法”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国学水平。
@常睿平:让学生手抄繁体字课文,我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反对!
【下期话题】
“一天一个价”
经常在电商网站购物的消费者会发现,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间的销售价格是不同的,如果再加上各类优惠,那么,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就更大了。媒体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存在商品价格波动现象,比如某品牌电饭锅最近4个月在同一电商平台先后出现5种价格,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